三味谷精草散

三味谷精草散

SAN WEI GU JING C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腎經 21%
胃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12%
脾經 8%
心經 8%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味谷精草散」中包含「谷精草」,主要是因為其藥性與功效能與方劑中其他藥材互相協調,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谷精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利尿、止血涼血的功效。其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起到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止血止痛等作用,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血淋、尿血、尿頻等病症。

因此, 「谷精草」的加入,不僅能強化方劑的清熱利尿功效,更能針對特定病症提供更全面的治療,發揮藥效的最大化。

三味谷精草散中加入文蛤,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三味谷精草散本身也以清熱利濕為主,文蛤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利濕的效果,對於熱毒蘊結、濕熱內阻所致的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濕疹等,有較好的療效。
  2. 化痰止咳: 文蛤還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痰熱壅肺、咳嗽痰多等症,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三味谷精草散中的其他藥物,如谷精草、金銀花等,也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文蛤的加入可以增強其化痰止咳的效果。

三味谷精草散中加入黑豆,是取其補腎益氣、活血化瘀之效。

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壯腰、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等功效。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黑豆中所含的皁苷等物質,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因此,在三味谷精草散中加入黑豆,可以有效地增強方劑的補腎益氣、活血化瘀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味谷精草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兒科痘疹專論,主治「小兒痘疹後熱毒攻肝,眼生翳膜」。痘疹(如天花、水痘等)為外感熱毒之疾,熱邪內熾易上攻肝竅,因「肝開竅於目」,故見目赤腫痛、角膜混濁或翳膜遮睛。此時熱毒未清,肝陰受灼,需清熱退翳、養肝明目。

原方以豬肝為藥引,因「以肝入肝」具引經之效,且豬肝甘苦微寒,能補肝養血,助藥力直達病所;烹煮時用竹刀剖肝、瓦器慢火,皆為避金屬火氣助熱,體現古代制方之精微。


組成藥物之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谷精草(1兩)

    • 性味甘平,歸肝、胃經,《本草綱目》載其「專治目疾,退翳膜」,善疏風清熱、明目退翳。針對痘疹餘熱上攻之翳障,為君藥。
  2. 生蛤粉(2兩)

    • 為蛤殼煅製之粉,性寒味鹹,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此處用生品,取其涼肝瀉火之效,助谷精草清解肝經熱毒,兼可消目翳之瘀滯,為臣藥。
  3. 生黑豆皮(2錢)

    • 黑豆皮甘涼,入肝腎,《本草備要》言其「解熱毒,益陰明目」。痘疹熱毒易傷陰,黑豆皮既清熱又護肝陰,助君臣藥清中兼補,為佐使藥。

全方配伍思維與作用機理

  • 清熱解毒為本:谷精草+蛤粉直折肝火,解痘疹殘餘熱毒。
  • 退翳明目為標:谷精草退翳為主,蛤粉軟堅輔助消翳膜。
  • 養肝護陰為防:黑豆皮與豬肝滋養肝血,防熱毒耗陰,標本兼顧。

此方結構簡練,體現「清肝不留瘀、退翳不傷正」之思路,符合小兒「肝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對痘疹後熱毒未盡的目疾尤為適宜。

傳統服藥法


谷精草1兩,生蛤粉2兩,生黑豆皮2錢。上為細末,燖豬肝1葉,竹刀批作兩片,摻藥縛好,放瓦器內,慢火煮熟。
令兒食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白內障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三味谷精草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一引《小兒痘疹方論》。 組成:谷精草1兩,生蛤粉2兩,生黑豆皮2錢。 主治:小兒痘疹,熱毒攻肝,眼生翳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