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金石散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其中包含谷精草(又名谷精草、禾草等),其在方劑中的作用主要與清熱解毒及利尿消腫有關。谷精草是一種具有清熱作用的藥材,能夠促進尿液生成,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毒素,特別是對於由於濕熱引起的症狀,如浮腫、小便不利等情況。
烏金石散常用於治療因濕熱阻滯而引起的病症,谷精草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效果,幫助調和脾胃,改善水液代謝,促進身體的排毒功能。此外,谷精草所含的某些成分還具有抗炎及解毒的功效,能夠進一步加強方劑的療效,達到清熱解毒、利尿的目的。因此,谷精草的組成對於烏金石散的整體療效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烏金石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作用。烏金石散主要針對熱毒熾盛,肝火旺盛等症,生地黃可起到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熱毒對肝腎的損傷。
- 養血活血: 生地黃有養血活血之效,可改善因熱毒侵襲導致的氣血瘀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烏金石散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生地黃可起到涼血止血、養血活血的雙重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恢復氣血平衡。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金石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傷折骨」,即古代對骨折、骨傷及相關瘀血腫痛之統稱。其外敷用法強調「覺患冷,其疼即止」,顯示此方具涼血散瘀、消腫定痛之效,尤其適用於骨折初期局部熱痛、血瘀腫脹之症;內服則以銀杏酒調服,針對「內損血不出」,推測為促進消散深層瘀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烏金石(墨石/煤炭):
性涼,古醫籍載其能「散血解毒」,推測取其涼血之力抑制局部熱腫,炭質吸附特性或助於減輕組織滲出。谷精草:
辛涼疏散,善袪風熱。於傷科中可能藉其輕揚之性,協助消散表層瘀滯,緩解疼痛。小地黃(原生地黃鮮品):
涼血活血,鮮品更具清熱作用,與烏金石協同增強涼血散瘀之效,防止瘀血化熱。陳醋與綠豆粉:
- 陳醋活血軟堅,助藥滲透;綠豆粉清熱解毒,與涼血藥相輔,強化消腫功效。
- 銅器熬製可能利用其導熱均勻特性,且微量銅離子或參與組織修復(古代經驗認知)。
銀杏酒內服佐助:
銀杏(白果)澀中有通,酒行藥勢,針對「內損血不出」,推測其能溫通促瘀行,與外敷涼藥形成内外分治。
綜合理路
此方側重**「涼散並行」**:
- 外敷以涼血藥抑制局部炎症,配合醋、綠豆粉形成物理性覆蓋,減輕腫痛。
- 內服借酒性溫通,解決深層瘀血,避免寒涼過度凝血。體現傷科「初期涼遏、後期溫通」的辯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烏金石、谷精草、小地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好陳醋加綠豆粉少許,入銅器內熬成稀稠住火,卻入藥末和勻,稍添火熬滾,隨時就攤於紙上。
貼患處。候之,覺患冷,其疼即止。內損血不出者,以銀杏去殼,好酒熱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烏金石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烏金石、谷精草、小地黃各等分。 主治:傷折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