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去刺全目丹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去刺全目丹中,冰片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消退紅腫,減輕疼痛,有助於刺傷後的修復。
- 通竅開竅,促進癒合: 冰片具有通竅開竅的特性,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加快傷口癒合。同時,冰片也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以減輕刺傷後的疼痛感。
總之,冰片在去刺全目丹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竅開竅等多重作用,有助於促進眼部傷口快速癒合,恢復視力。
「去刺全目丹」方中使用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能清熱解毒,尤其擅長治療目赤腫痛,以及因熱毒上攻而引起的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
- 瀉火明目: 黃連能瀉肝火,清心火,並能降肺火,對於因肝火、心火或肺火上炎而導致的眼疾,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有助於改善視力、消除眼部炎症。
因此,在「去刺全目丹」中加入黃連,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瀉火明目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效果。
「去刺全目丹」方劑中加入硼砂,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眼部炎症的發展。同時,硼砂也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眼部疼痛和腫脹。
然而,硼砂有毒性,使用時應謹慎。中醫認為,硼砂不宜內服,僅可外用,且需適量。因此,使用「去刺全目丹」時,應遵醫囑,避免自行使用。
去刺全目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溫,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性質較為峻猛或寒涼的藥材,添加甘草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激,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功效。在去刺全目丹的整體治療方案中,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消炎止痛、清熱解毒,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去刺全目丹方劑功效分析
根據《瘍醫大全》及《石室祕錄》記載,去刺全目丹主要用於治療一種眼部疾病,其症狀為眼內生長兩條肉狀物,長約一寸,粗如線香,突出於眼外。古籍中將此症歸因於「肝膽之火」,並認為若非「祟證」(即邪祟作祟),則不會出現此異狀。 去刺全目丹正針對此病因病機而設。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去刺全目丹由冰片、黃連、硼砂、甘草四味藥物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中冰片、黃連、硼砂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冰片能醒腦開竅,並具有較強的消炎止痛作用,能直接作用於病竈,消減局部炎症。黃連苦寒,善清泄肝膽之火,燥濕止痛,針對病因中的「肝膽之火」加以清除。硼砂則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具有防腐殺菌的功效,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調和藥性,緩解疼痛: 甘草為君藥,其性平和,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既能緩解其他藥物的峻烈之性,避免刺激眼部組織,又能增強藥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綜上所述,去刺全目丹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調和藥性,直接作用於眼部異物,從而達到消退肉狀物,緩解疼痛的目的。 藥物以細末製成,並用人乳調和,可能考慮到人乳較為溫和,能更好的保護眼部嬌嫩的組織,也方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竈。
與內服方劑的配合:
古籍中提到,去刺全目丹需配合內服的舒鬱全睛湯(或舒鬱全睛丹)使用。舒鬱全睛湯主要通過疏肝解鬱、清熱利濕的方式,從整體上調理肝膽之氣,解決根本病因。 外用去刺全目丹直接作用於病竈,內服舒鬱全睛湯則從內而外進行調理,內外合治,纔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復發。 此種治療策略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理念。
總之,去刺全目丹作為一種外用藥物,其組成和功效都與治療眼部異物密切相關,配合內服藥物,則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古籍中記載的療效也說明瞭此方劑在特定眼疾治療上的有效性。 但需注意,此方劑僅根據古籍記載進行分析,現代醫學對於此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傳統服藥法
冰片1分,黃連1分,硼砂半分,甘草1分。
上為細末,無聲為度。
用人乳調少許,點肉尖上,覺眼珠火炮出,一時收入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去刺全目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四。 組成:冰片1分,黃連1分,硼砂半分,甘草1分。 主治:眼內長肉二條,長1寸,如線香之粗,觸出於眼外,此乃肝膽之火,長此異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