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尿蛋白飲

消尿蛋白飲

XIAO NIAO DAN BA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20%
胃經 15%
心經 9%
肝經 9%
肺經 8%
大腸經 7%
三焦經 4%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尿蛋白飲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的功效。在治療腎病尿蛋白時,黃耆可以補益脾腎之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降低尿蛋白的排出。同時,黃耆也能利水消腫,促進腎臟排泄廢物,減少腎臟的負擔,改善腎病的症狀。

因此,在消尿蛋白飲中加入黃耆,可以有效地補氣固表、利水消腫,從而達到治療腎病尿蛋白的目的。

消尿蛋白飲中加入龜板,主要是基於其補腎固本的功效。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益精、強筋壯骨等作用。對於腎虛引起的尿蛋白,龜板能夠滋補腎陰、固澀腎氣,從根本上改善腎臟功能,降低尿蛋白的排出。

此外,龜板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腎虛引起的發熱、口乾等症狀,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消尿蛋白飲中包含薏苡仁,乃因其具備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蛋白尿問題:

  1. 利水滲濕: 薏苡仁性味甘淡,具利水滲濕之效,可有效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少腎臟負擔,進而降低尿蛋白含量。
  2. 健脾益腎: 薏苡仁亦能健脾益腎,補益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腎臟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從根本上降低蛋白尿產生。

綜上所述,薏苡仁入消尿蛋白飲,可發揮利水滲濕、健脾益腎之功效,有助於改善蛋白尿問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消尿蛋白飲中包含粟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粟米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腎臟負擔,進而改善蛋白尿。
  • 健脾益腎: 粟米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健脾益腎,提高腎臟功能,有利於修復受損的腎臟組織,從而減少蛋白質的漏出。

因此,消尿蛋白飲中加入粟米,可起到利水消腫、健脾益腎之效,有助於改善蛋白尿,促進腎臟功能恢復。

消尿蛋白飲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本,改善蛋白尿: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強筋、固本培元之效。蛋白尿多因腎氣虛弱,腎臟失於固攝所致,杜仲可補腎固本,增強腎臟功能,從而減少蛋白質從尿液中流失,改善蛋白尿症狀。
  2. 活血通絡,改善循環:杜仲還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改善腎臟微循環,促進腎臟代謝,有利於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進而減少蛋白尿。

消尿蛋白飲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白扁豆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尿蛋白多與腎臟功能受損、脾腎氣虛有關,白扁豆可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脾腎功能,從根本上減少蛋白質流失。
  2. 清熱解毒:白扁豆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協助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導致的腎臟損傷,進一步減少尿蛋白的排泄。

消尿蛋白飲中包含穀芽,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穀芽為麥芽的嫩芽,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其性味甘平,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水濕代謝。此外,穀芽亦有清熱利濕之效,能清除體內過多的濕熱,進而減少尿蛋白的產生。

因此,消尿蛋白飲中添加穀芽,旨在通過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功效,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促進體內水濕代謝,從而減少尿蛋白的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消尿蛋白飲」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如下:

  1. 病因病機
    此方針對「慢性腎炎(腎病型)」屬「脾腎兩虛」之證。脾主運化水濕,腎主水液代謝,脾腎虛弱則水濕停聚,精微不固,故見尿蛋白流失。臨床表現為面色㿠白、唇淡(氣血不充)、眼胞微腫(水濕上泛)、疲乏納差(脾虛失運)、大便時溏(濕濁下趨)、舌嫩苔白、脈細尺弱(脾腎陽虛之象)。

  2. 治法特點
    「健脾固腎」以治本,「利濕化濁」以治標,標本兼顧,補瀉並施。既補益脾腎之氣以攝精微,又滲利濕濁以防壅滯。


方劑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君藥:黃耆、龜版

    • 黃耆(15克):甘溫補氣,升舉脾陽,益衛固表,助脾運化水濕,兼攝精微(蛋白)外泄。
    • 龜版(30克,先煎):咸寒滋腎,益陰潛陽,固攝下焦,與黃耆共成「脾腎雙補」之勢。
  2. 臣藥:淮山、杜仲

    • 淮山(15克):甘平補脾益腎,澀精止瀉,助黃耆健脾,合龜版固腎。
    • 杜仲(12克):甘溫補肝腎,強筋骨,助龜版溫養下元,推動腎氣化濕之功。
  3. 佐藥:苡米、粟米須、扁豆

    • 苡米(15克):甘淡滲濕健脾,清利濕熱而不傷正。
    • 粟米須(30克):甘平利水消腫,專降尿中蛋白,為經驗用藥。
    • 扁豆(15克):甘微溫化濕健脾,助運化而止瀉。
  4. 使藥:谷芽

    • 谷芽(15克):甘平消食和胃,醒脾助運,防補藥壅滯,促進水谷精微吸收。

整體方義與治療原理:

  • 補脾固腎:黃耆、淮山、杜仲、龜版共補脾腎之氣,恢復脾運化與腎封藏之職,從根本減少精微(蛋白)外泄。
  • 利濕化濁:苡米、粟米須、扁豆滲濕利尿,引濕濁從小便而去,緩解水腫及蛋白尿。
  • 標本兼治:健脾益氣以治本,滲濕化濁以治標,佐以谷芽調和中焦,使補而不滯,利而不傷。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脾腎兩虛兼濕濁內停」之證,通過補瀉並行,調節水液代謝,達到減少尿蛋白、改善腎功能之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15克,龜版30克(先煎),淮山15克,苡米15克,粟米須30克,杜仲12克,扁豆15克,谷芽15克。
健脾固腎,利濕化濁。
水煎服,每日1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尿蛋白飲, 出處:《千家妙方》引鄧鐵濤方。 組成:黃耆15g,龜版30g(先煎),淮山15g,苡米15g,粟米須30g,杜仲12g,扁豆15g,谷芽15g。 主治:健脾固腎,利濕化濁。主治:慢性腎炎(腎病型)。脾腎兩虛,面色(白光)白,唇淡,眼胞微腫,疲乏納差,大便時溏,舌嫩,苔白,脈細尺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