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台散

蘭台散

LAN T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大腸經 14%
脾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4%
胃經 14%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蘭臺散方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有二:

一、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斂,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蘭臺散以治肺熱咳嗽為主,烏梅可收斂肺氣,減少咳嗽頻率,並輔助化解肺熱引發的痰液。

二、 生津止渴: 烏梅味酸,入肺經,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蘭臺散中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等也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烏梅的加入更能增強此功效,緩解肺熱所致的口乾舌燥之症。

蘭臺散方劑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的功效。蘭臺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烏梢蛇的通絡止痛作用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 烏梢蛇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蘭臺散中一些藥物如川芎、赤芍等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烏梢蛇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所引起的瘀血阻滯。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蘭台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骨蒸勞熱」「五心煩躁」及「大病大下後多睡或全睡」,為虛熱夾雜心神不安之證:

  1. 骨蒸勞熱五心煩躁屬陰虛內熱之象,常見於小兒疳熱或熱病後餘熱未清,陰液耗傷,虛火擾動。
  2. 多睡或神志不了了,古人認為「神不聚」與心氣浮散有關,或因大泄大下後氣陰兩傷,陽氣虛浮不斂,致精神恍惚、嗜睡難醒。

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1. 烏梅肉(焙)

    • 《本草綱目》載烏梅「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其性酸收,能:
      • 斂陰生津:緩解骨蒸勞熱之陰虛燥熱。
      • 安蛔定神:古方用於蛔厥煩躁,其酸收之性亦可助聚斂浮越之神氣。
      • 焙製後減其寒性,增溫斂之效,適合虛熱夾雜之證。
  2. 蛇黃(醋淬)

    • 蛇黃為蛇含石,經醋淬後質地酥脆,性味辛微寒,主入心肝經,功能:
      • 鎮驚安神:針對「神不聚」之證,重鎮以安定浮越之心神。
      • 散鬱火:其辛寒之性可清解鬱熱,與烏梅之酸收相配,一清一斂,調和虛火。
      • 醋淬增強其入肝收斂之效,協同烏梅斂陰潛陽。

配伍原理

  • 酸收與重鎮並行:烏梅斂陰聚神,蛇黃鎮攝浮陽,兩者共調虛陽外越之「神散」。
  • 清熱不傷正:蛇黃微寒清熱而不峻猛,烏梅酸甘化陰,適合小兒稚陰之體與病後虛熱。
  • 標本兼顧:蛇黃治標以鎮躁,烏梅治本以養陰,合而收「退熱安神」之效。

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針對「陰虛陽浮」之證,尤其熱病後或誤治導致:

  • 陰虧則虛熱內生(骨蒸、五心熱)。
  • 陽浮則神氣不斂(多睡、神志昏蒙)。
  • 方以酸收重鎮,使陰陽相附,神歸其宅,體現「勞者溫之,散者收之」之治則。

綜論
蘭台散藥簡力專,反映古人對小兒虛熱神擾的觀察,以收斂浮陽為核心,其組方思路與現代「鎮靜滋陰」法亦有相通之處。

傳統服藥法


烏梅肉(焙)1兩, 蛇黃2兩(醋淬20遍)。
上為末。
每服2錢齏汁調下。兒睡起不了了,為神不聚,此能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蘭台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八引《保生信效方》。 組成:烏梅肉(焙)1兩,蛇黃2兩(醋淬20遍)。 主治:小兒骨蒸勞熱,骨肉、五心煩躁,或大病大下後多睡,或全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