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蛇散

WU SH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蛇散方劑中包含烏梢蛇,其主要原因在於烏梢蛇藥性與功效與本方劑治療目的相符。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之效。而烏蛇散主治風濕痺痛、筋骨攣縮、麻木不仁等症,這些症狀多由風寒濕邪侵襲經絡、筋骨所致。烏梢蛇的祛風濕、通經絡之效,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痺痛,改善筋骨攣縮等症狀。

此外,烏蛇散亦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烏梢蛇的解毒消腫之效,可有效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烏蛇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現有古文內容,烏蛇散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祛風止癢,治療皮膚疾病

多篇文獻中均提到烏蛇散可用於治療疥瘡、疥癬、癧瘍風、白癜風等皮膚疾病。例如:

  • 《聖濟總錄》:「治疥癬久不瘥。烏蛇散方」、「治一切疥風癢瘑瘡等。烏蛇散方」、「治一切乾溼癬。三味烏蛇散方」、「治癧瘍風。頸面斑駁。烏蛇散方」、「治癧瘍風。狀似白癜。烏蛇散方」、「治白癜風。身體𤸷麻。烏蛇散方」。
  • 《外科心法要訣》:「由風邪鬱熱皮膚,居久不散而成斯疾。宜服烏蛇散」。
  • 《太平聖惠方》:「治一切疥。遍身頭面皆生。皮膚瘙癢。烏蛇散方。」

治療原理: 這些皮膚疾病多與「風邪」、「熱毒」侵襲肌膚,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壅滯於皮膚有關。烏蛇散中的烏梢蛇具有祛風、活血、止痛的功效,能夠祛除侵襲肌膚的風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癢、消腫、生肌的效果。

二、祛風通絡,治療風痹、中風等疾病

烏蛇散還被用於治療風痹、中風等疾病,表現為肢體麻木、疼痛、口眼歪斜等症狀。例如:

  • 《証治準繩‧女科》:「烏蛇散,治婦人中風口噤。」、「烏蛇散,治婦人風痹,手足頑麻,筋脈搐搦,口眼不正,言語謇澀。」
  • 《婦人大全良方》:「治婦人中風、口噤。」
  • 《太平聖惠方》:「治婦人風痹。手足頑麻。筋脈抽搐。口眼不正。言語謇澀。烏蛇散方。」、「治婦人中風口噤。烏蛇散方。」
  • 《嬰童類萃》:「烏蛇散,治中風不醒人事,口眼喎斜,及破傷風角弓反張,一切風痰驚症並效。」

治療原理: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易於侵襲人體經絡,導致氣血運行受阻,出現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烏梢蛇具有良好的祛風通絡作用,能夠疏通經絡,活血止痛,改善中風、風痹等疾病的症狀。

三、清熱解毒,治療小兒疾病

烏蛇散還被應用於治療小兒緊唇、撮口、唇瘡、急驚風等疾病。例如:

  • 《聖濟總錄》:「治小兒緊唇,及脾熱攻唇瘡腫。烏蛇散敷方」、「治小兒初生撮口,不收乳。方」、「治初生小兒撮口,不收乳飲。烏蛇散方」。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治急驚風潮搐。」、「烏蛇散,治急慢驚。搐如弓。危困難治。療之者。此方主之。」、「烏蛇散,治如前。及治風角弓反張。並一切諸風之病。」

治療原理: 小兒臟腑嬌嫩,易受外邪侵襲,或因內熱積聚而發病。烏蛇散中的烏梢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小兒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此外,烏蛇散中常配伍麝香等開竅醒神之藥,對於小兒驚風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四、活血化瘀,治療痔瘡

《聖濟總錄》中還記載了烏蛇散治療痔瘡的應用:「治諸痔。烏蛇散方」、「治五痔大腸下血。烏蛇散方」。

治療原理: 痔瘡的發生多與氣滯血瘀、濕熱下注有關。烏蛇散中的烏梢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痔瘡的腫脹、疼痛等症狀。

總結

綜上所述,烏蛇散是一首以烏梢蛇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具有祛風止癢、祛風通絡、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多重功效,可廣泛應用於治療皮膚疾病、風痹、中風、小兒疾病以及痔瘡等。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烏梢蛇的藥理作用,通過祛風、活血、清熱等途徑,達到改善症狀、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烏蛇梢(生)1兩,白附子1分,半夏1分,天麻半兩,僵蠶半兩,人參半兩,全蠍半兩,羌活半兩,石菖蒲半兩,川附子1枚重半兩(炮,去皮臍)。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2盞,加生薑10片,薄荷5葉,煎1盞,濾去滓,放溫,時時滴口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疥癬癲癇腦中風麻痺半身不遂角膜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烏蛇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五引《聖惠》。 組成:烏蛇(燒灰,細研)。 主治:嬰孩緊唇,及脾熱攻唇瘡腫。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微炙),乾蠍半兩(微炒),玄參1兩,秦艽1兩(去苗),赤箭2(1)兩,麻黃半兩(去根節),豬牙皂莢半兩(炙黃),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風熱客於皮膚,遍身瘙癢。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烏蛇肉1兩(酒浸,炙微黃),天南星半兩(炮裂),白附子半兩(炮裂),蟬殼1分(微炒),白僵蠶1兩(微炒),天麻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牛黃1分(細研),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急風,言語謇澀,心膈煩悶,四肢緊急。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天麻2分,羌活半兩,白鮮皮半兩,桂心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秦艽3分(去苗),牛蒡子3分(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蒲黃半兩,蔓荊子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藁本3分,白僵蠶2分(微炒)。 主治:風熱,遍身生(疒咅)(疒畾),瘙癢。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羚羊角屑3分,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沙參3分(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防風3分(去蘆頭),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白鮮皮3分,獨活1兩,黃芩3分,秦艽1兩(去苗),川升麻3分,川大黃3分(銼,微炒),牛蒡子半兩(微炒)。 主治:毒風上衝,頭面赤熱,或生細瘡,皮膚瘙癢,心神煩躁。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赤箭1兩,羌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1兩,海桐皮1兩,藁本1兩,萆薢1兩(銼),獨活1兩,當歸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麻黃1兩(去根節),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乾薑1兩(炮裂,銼),牛蒡根1兩(乾者,刮去皮)。 主治:中風偏枯,手足不遂,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