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蛇散方劑中包含烏梢蛇,其主要原因在於烏梢蛇藥性與功效與本方劑治療目的相符。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之效。而烏蛇散主治風濕痺痛、筋骨攣縮、麻木不仁等症,這些症狀多由風寒濕邪侵襲經絡、筋骨所致。烏梢蛇的祛風濕、通經絡之效,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痺痛,改善筋骨攣縮等症狀。
此外,烏蛇散亦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烏梢蛇的解毒消腫之效,可有效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烏蛇散 中藥方劑介紹
烏蛇散 是由烏梢蛇製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嬰兒嘴脣緊閉,並且脾熱攻脣,導致脣瘡腫脹的症狀。
烏梢蛇:烏梢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癤腫毒、風疹瘙癢、口舌生瘡等症狀。
使用方法:
- 外敷: 將烏梢蛇研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敷於患處。
- 內服: 將烏梢蛇研成細末,每次取 3-5 克,用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
- 服用後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應暫時停藥並諮詢醫師。
- 烏梢蛇性寒,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總結: 烏蛇散 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嬰兒嘴脣緊閉,並且脾熱攻脣,導致脣瘡腫脹的症狀。使用時應注意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服用後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時應暫時停藥並諮詢醫師。
傳統服藥法
烏蛇梢(生)1兩,白附子1分,半夏1分,天麻半兩,僵蠶半兩,人參半兩,全蠍半兩,羌活半兩,石菖蒲半兩,川附子1枚重半兩(炮,去皮臍)。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2盞,加生薑10片,薄荷5葉,煎1盞,濾去滓,放溫,時時滴口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蛇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五引《聖惠》。 組成:烏蛇(燒灰,細研)。 主治:嬰孩緊唇,及脾熱攻唇瘡腫。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微炙),乾蠍半兩(微炒),玄參1兩,秦艽1兩(去苗),赤箭2(1)兩,麻黃半兩(去根節),豬牙皂莢半兩(炙黃),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風熱客於皮膚,遍身瘙癢。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烏蛇肉1兩(酒浸,炙微黃),天南星半兩(炮裂),白附子半兩(炮裂),蟬殼1分(微炒),白僵蠶1兩(微炒),天麻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牛黃1分(細研),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急風,言語謇澀,心膈煩悶,四肢緊急。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天麻2分,羌活半兩,白鮮皮半兩,桂心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秦艽3分(去苗),牛蒡子3分(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蒲黃半兩,蔓荊子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藁本3分,白僵蠶2分(微炒)。 主治:風熱,遍身生(疒咅)(疒畾),瘙癢。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羚羊角屑3分,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沙參3分(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防風3分(去蘆頭),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白鮮皮3分,獨活1兩,黃芩3分,秦艽1兩(去苗),川升麻3分,川大黃3分(銼,微炒),牛蒡子半兩(微炒)。 主治:毒風上衝,頭面赤熱,或生細瘡,皮膚瘙癢,心神煩躁。
烏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赤箭1兩,羌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1兩,海桐皮1兩,藁本1兩,萆薢1兩(銼),獨活1兩,當歸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麻黃1兩(去根節),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乾薑1兩(炮裂,銼),牛蒡根1兩(乾者,刮去皮)。 主治:中風偏枯,手足不遂,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