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龍膽膏
DA FENG LONG D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四十三引《博濟》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風龍膽膏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烏梢蛇性味甘平,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龍膽草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 活血化瘀:烏梢蛇還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有助於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腫脹、活動受限等病症。
「大風龍膽膏」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大風龍膽膏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芒硝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改善患處腫脹。
- 活血通絡: 芒硝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總之,芒硝在「大風龍膽膏」中起到消腫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風濕痺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大風龍膽膏 主治功效分析
《本草綱目》記載的「大風龍膽膏」,雖名「膏」,實為以冬瓜為容器,融合蛇膽、消梨三物於地坑中轉化而成的液體製劑。其主治功效在原文中明確指出為「治大風疾神效」,此處的「大風疾」指的是一種病程長久、症狀複雜的皮膚病,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麻風病等慢性皮膚頑疾。
治療原理分析:
從原文描述的製法及所用藥物分析,此方之治療原理可推論如下:
蛇膽之功: 蛇膽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通絡活血之效。在「大風疾」的病理中,往往存在風邪、濕毒、瘀血等因素,蛇膽可發揮其清熱解毒,祛風通絡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病機。
消梨之能: 消梨性涼,味甘,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於此方中,消梨的作用可能在於輔助蛇膽清熱解毒,且梨之潤性亦可防止蛇膽過於苦寒傷陰,同時,生津之性可助於液體的生成。
冬瓜之用: 冬瓜在此方中,不作為藥物,而是一種特殊的容器和媒介。其自身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冬瓜在此方中,起到承載和轉化的作用,使藥物在其中充分浸泡、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液體製劑。冬瓜本身的清熱利水之性,亦可輔助清解病邪。
地坑埋藏之法: 將藥物置於地坑中埋藏,並非隨意之舉。地坑陰涼之氣可助藥性,且能使藥物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緩慢轉化,使藥效更加平和。這種製法,也是古代醫家對自然規律的巧妙運用。
轉化之理: 三物於地坑中經歷數日轉化為水,此轉化過程非簡單混合。古人認為,經過特定環境下長時間浸泡和發酵,藥物會產生新的物質和藥效,使得藥效更加精純和易於吸收。
綜合分析:
大風龍膽膏的治療原理,在於以蛇膽為主,輔以消梨、冬瓜,通過特殊的炮製方法,使藥物產生協同作用。此方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以達到治療「大風疾」之目的。此方雖僅有三味藥物,然其製法特殊,故能發揮顯著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冬瓜1個(截去5寸長,去瓤),烏蛇膽1個,消梨1個。
掘地坑深3尺,令淨,安瓜於內,以烏蛇膽、消梨置於瓜上,以土隔蓋之;至三七日看1度,瓜未甚壞,候七七日,3物俱化為水,在瓜皮內取出。
每用1茶腳,以酒和服之,2-3次立愈。小可風疾,每服1匙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風龍膽膏, 出處:《本草綱目》卷四十三引《博濟》。 組成:冬瓜1個(截去5寸長,去瓤),烏蛇膽1個,消梨1個。 主治:大風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