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頂油

灌頂油

GUAN DING YOU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灌頂油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通腑導滯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頭部脹痛、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芒硝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引藥上行: 芒硝具有引藥上行的作用,可將藥物導入頭部,增強藥效。在灌頂油方劑中,芒硝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向上滲透,達到治療頭部疾病的效果。

總之,芒硝在灌頂油方劑中起到了清熱解毒、引藥上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頭部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灌頂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腦中熱毒風」,並具有「除眼中障翳,鎮心明目」之效。
古代醫家認為,熱毒風上攻於腦,可致頭目昏聵、目赤翳障、心神不寧等證。此方通過外治(塗頂、滴鼻)以引熱毒下行,清泄腦竅鬱熱,從而達到鎮靜心神、消除目翳的效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生油(2斤)

  • 作用:作為基底,具潤滑、滲透之性,能載藥上行至頂(百會穴),或透過鼻黏膜吸收,引藥入腦。
  • 原理:油性介質可緩解燥熱,滋潤竅道,古代常用麻油或植物油作為外治劑的載體。

2. 故鏵鐵(5兩,打碎)

  • 作用:鏵鐵為農具鐵片,久經火煉,性重鎮而降。
  • 原理:鐵屬金,金能制風(木),重鎮可降上逆之熱毒風。其銹垢(氧化鐵)或具收斂清熱之效,類似於中醫「鐵落」鎮驚安神的應用邏輯。

3. 寒水石(1兩)

  • 作用:性寒,清熱瀉火。
  • 原理:主治「五臟伏熱」,能直折腦竅熱毒,尤擅消頭面熱腫。其鈣類成分可能透過外敷緩解局部炎熱。

4. 馬牙消(半兩,即芒硝)

  • 作用:咸寒軟堅,瀉熱通腑。
  • 原理:雖為外治,但其滲透之力可引熱毒從黏膜(鼻、皮膚)外泄,類似「釜底抽薪」之效,減輕上焦熱迫。

5. 曾青(1兩)

  • 作用:礦物藥,色青入肝,明目退翳。
  • 原理:肝熱上攻致目翳,曾青(碳酸銅類)能清肝經風熱,古人認為其「化翳為水」,配合油劑局部使用,直接作用於眼鼻鄰近竅道。

全方配伍邏輯

  • 清熱鎮降:寒水石、馬牙消清熱瀉火,鏵鐵重鎮,共折熱毒上攻之勢。
  • 通竅明目:曾青專攻目翳,輔以油劑滲透,使藥力上達頭目。
  • 外治法特色:透過頂摩(百會穴為諸陽之會)與滴鼻(鼻通於腦),避開內服藥的脾胃負擔,直接作用於病所,體現「上病下取」「外治內效」的思維。

此方體現了中醫「熱者寒之」「重鎮降逆」的治法,結合古代外治經驗,針對熱毒風上擾腦竅的病理機轉而設。

傳統服藥法


生油2斤,故鏵鐵5兩(打碎,擇洗),塞水石1兩,馬牙消半兩,曾青1兩。
除眼中障翳,鎮心明目。
上藥以綿裹,入油中浸一七日後。
可用1錢,於頂上摩之。及滴少許入鼻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灌頂油,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生油2斤,故铧鐵5兩(打碎,擇洗),塞水石1兩,馬牙消半兩,曾青1兩。 主治:除眼中障翳,鎮心明目。主治:腦中熱毒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