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栗子丸

蜜栗子丸

MI LI Z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蜜栗子丸中加入烏梢蛇,主要是取其 祛風濕、通經絡 的功效。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 舒筋活絡、止痛 的作用,對於風濕痺痛、麻木不仁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栗子則有 補脾益氣、強筋健骨 的功效,與烏梢蛇相輔相成,共同達到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強健筋骨 的目的。因此,蜜栗子丸中加入烏梢蛇,是為了提升藥方的療效,更好地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栗子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風癇」,無論患者年歲長幼,凡因積熱風痰攻心所致者皆可應用。風癇爲中醫病名,屬癇證之一,多因風邪挾痰熱上擾心神,引動肝風,症見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等。本方以清熱化痰、熄風定癇爲主要治療方向,其服藥後「吐出惡痰涎便愈」的記載,更強調其祛痰之效,符合中醫「痰壅神昏,祛痰以醒神」的治療邏輯。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蛇黃(蜜栗子)

    • 《普濟方》指出「蜜栗子,小蛇黃是也」,蛇黃爲古代礦物藥,傳統認爲其性寒,能清熱、鎮驚、化痰。經火煅後減其毒性,並以槲樹汁(槲樹具清熱解毒之效)拌制,增強清熱化痰之功。煅後研磨成細粉,使其質地輕揚,易於上行入心、肝經,針對風痰上攻之病機。
  2. 狗膽汁

    • 狗膽苦寒,入肝、膽經,傳統用於清熱明目、化痰定驚。其性沉降,能引痰熱下行,與蛇黃相配,一升一降,調暢氣機,共奏化痰熄風之效。此外,動物膽汁多具溶解痰涎之特性,助痰濁從嘔吐或二便排出。
  3. 粟米飯為丸

    • 粟米甘涼,和胃護中,緩和蛇黃、狗膽之峻性,避免寒涼傷胃。綠豆大之丸劑,取其輕清,便于痰熱鬆動後從上焦宣散。
  4. 暖酒送服

    • 酒性辛溫,能行藥勢、通血脈,助藥力上達心腦,同時反佐蛇黃、狗膽之寒性,防止涼遏氣機。酒後溫散,亦符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則。

邏輯推理與配伍思想

此方以「痰熱動風」爲核心病機,組方簡峻:

  • 清熱化痰:蛇黃煅製後清熱兼化痰,狗膽汁破散痰結,二者協力化解痰熱膠結之勢。
  • 升降相因:蛇黃升散風熱,狗膽沉降痰濁,一宣一降,調暢氣機,使痰涎無所留滯。
  • 吐痰祛邪:服後嘔吐痰涎,爲「因勢利導」之法,直接祛除上焦壅塞之痰,符合《內經》「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則。

整體而言,蜜栗子丸針對風癇急症,以祛痰爲先,痰去則風熄、熱散,神志自清,體現了古代「急則治標」的臨床思維。

傳統服藥法


蛇黃20枚(小者)。上以槲樹汁拌,火煅令通赤,取出於淨地上一宿出火毒後,細研如面,又用狗膽1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5丸,以暖酒送下,不拘時候。三五日後當吐出惡痰涎便愈。
(《濟生》卷三)。《普濟方》:蜜栗子,小蛇黃是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蜜栗子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蛇黃20枚(小者)。 主治:風癇。不問長幼,並是積熱風痰攻心所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