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膽膏
LONG D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一六引《博濟》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膽膏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芒硝味苦寒,性下行,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龍膽膏本身也具清熱瀉火功效,加入芒硝可增強其清熱瀉火之力,更有效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炎症。
- 引藥下行:芒硝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使其藥力直達病竈,並促進體內濕熱排出,加速療效。龍膽膏中其他藥物如龍膽草、黃芩等,多具苦寒之性,加入芒硝可引導其下行,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疾病。
龍膽膏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其祛風濕和通絡的功效。
烏梢蛇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痙攣等作用。龍膽膏本身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為主,加入烏梢蛇則可協同其祛風濕、通絡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更能治療風濕痺痛、筋脈拘攣等兼有濕熱證的病症。
例如,對於風濕痺痛、關節腫脹,龍膽膏本身清熱利濕,烏梢蛇則可祛風濕、通絡,雙管齊下,效果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膽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風疾」。古代所謂「大風疾」,多指症狀嚴重、纏綿難癒的皮膚疾患,如癩病(類似現代麻風病)、頑固瘡瘍、風毒壅滯等,表現為皮膚潰爛、麻木不仁、筋骨疼痛等。該方以「渾化為汁」的製法,取其「腐化生新」之意,推測用於化解深層風毒、腐蝕敗壞組織,並促進新生。
組成與邏輯推理
消梨(亦稱雪梨)
- 性味甘微酸寒,歸肺胃經,傳統用於清熱潤燥、生津化痰。
- 推測作用:清熱解毒,緩解風毒熱邪,其汁液可能助藥性滲透。
烏蛇膽
- 烏蛇(烏梢蛇)膽苦寒,歸肝經,為祛風通絡要藥,古代多用於治療頑癬、疥癩、風濕痹痛。
- 推測作用:以膽汁的苦寒毒性直接攻逐風毒,化解皮膚壅滯之邪。
冬瓜
- 性味甘淡微寒,傳統用於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此方取其「瓤」為容器,利用其密閉腐化環境。
- 推測作用:
- 物理層面:冬瓜皮厚中空,埋地後形成厭氧環境,促使蛇膽與梨腐化融合,可能產生特殊酵素或分解物質。
- 藥理層面:腐化後的汁液具「敗毒」之效,類似現代「生物酵素降解」概念,化腐生新。
治療原理
「腐蝕—新生」法則
埋地腐化的製法,可能使三藥產生發酵或分解反應,生成具刺激性或解毒性的成分,外用以腐蝕病竈(如壞死組織),繼而促進癒合。「以毒攻毒」思路
烏蛇膽本身具毒性,經長時間腐化後毒性可能轉化,用於攻逐深層風毒(如麻風桿菌或慢性炎症)。「皮—肉」對應觀念
冬瓜皮包裹藥汁,象徵「以皮走皮」,中醫認為藥材形態與人體對應,此方可能強調藥效直達皮膚病竈。
總結
龍膽膏的設計融合「自然發酵」與「毒藥攻邪」思維,通過特殊製法激發藥性,適用於頑固風毒壅滯之症。其效重點在「外治」,推測需配合其他內服藥或清創手段,方能全面應對「大風疾」的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消梨1個,烏蛇膽1個,冬瓜1枚(截作5寸許,去瓤用)。
掘地可深3尺以來,拂拭令淨潔,置冬瓜於其內,以物載之,安蛇膽、消梨其上,即以土隔截蓋之,至三七日看1次,冬瓜未甚壞則侯七七日,看蛇膽、消梨、瓜肉渾化為汁,在冬瓜皮內取出1茶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龍膽膏,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六引《博濟》。 組成:消梨1個,烏蛇膽1個,冬瓜1枚(截作5寸許,去瓤用)。 主治:大風疾。
龍膽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龍膽1兩,膽礬(研)1分,乳香(研)1分。 主治:咽喉腫痛,及纏喉風,粥飲難下者。
龍膽膏,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九。 組成:爐甘石不以多少(揀粉紅梅花色者爲妙,用甘鍋子盛,火煅7次,入黃連,淬7次),黃連(不以多少,捶碎,以水浸1宿,濾去黃連滓,將煅紅爐甘石淬足7次了,同黃連水細研,飛過,候澄在下,去上面水,曬乾,再用乳鉢,以蜜細嚼,羅過)3錢,龍膽草(不以多少,洗淨,曬乾,不見火,細研爲末)1錢,桑柴灰(羅過)2錢,好黃丹(羅過)半錢。 主治:截目赤。主治:遠年日近翳膜遮障,攀睛瘀肉,連眶赤爛,視物昏暗,不睹光明,隱澀多淚,迎風難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