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礬丸

LA F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膀胱經 18%
肝經 18%
大腸經 9%
心經 9%
小腸經 9%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蠟礬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可有效止住外傷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在蠟礬丸中,白礬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止血消腫、生肌止痛的功效。
  2. 燥濕止癢:白礬能燥濕止癢,可有效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在蠟礬丸中,白礬的這一特性可以有效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作用。

蠟礬丸中加入琥珀,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琥珀性甘平,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定志止痛的功效。蠟礬丸常用於治療驚癇、癲狂、心悸失眠等症,琥珀可輔助其他藥物,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琥珀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助於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進一步增強蠟礬丸的療效。

主治功效


蠟礬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蠟礬丸,由白礬、黃蠟等組成,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主治多種疾病,包括:

  • 癰疽、發背、瘰癧、漏瘡、惡瘡: 蠟礬丸能有效治療各種瘡瘍腫毒,無論是初起還是潰破,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腸癰: 對於腸癰,蠟礬丸也有很好的療效,可以內托,幫助排膿消腫。
  • 乳癰: 蠟礬丸可治療乳癰,無論是未潰還是已潰,都能發揮作用。
  • 痔瘡、痔漏: 蠟礬丸可治療痔瘡、痔漏,緩解疼痛,促進癒合。
  • 便毒: 對於便毒腫痛,蠟礬丸也能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癭瘤: 長期服用蠟礬丸,可以使癭瘤縮小消磨。
  • 大風 (痲瘋病): 蠟礬丸可作為痲瘋病的輔助治療藥物,解內毒。
  • 疥癬: 蠟礬丸內服可以殺蟲,配合外用藥物,可以治療疥癬。
  • 產後瘀血: 蠟礬丸有助於排出產後瘀血,特別是瘀血化膿的情況。
  • 肛門疼痛、下血不止: 蠟礬丸可以緩解肛門疼痛,並有止血作用。
  • 服用金石發瘡者: 可用白礬溫酒調下,解毒。

治療原理分析

蠟礬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組成成分的藥理作用:

  • 白礬:

    • 收斂止血、止瀉: 白礬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可以收斂濕熱,固虛脫,治療久痢不止,虛脫滑泄等症。對於肛門疼痛、下血不止也有療效。
    • 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白礬外用可以解毒殺蟲,治療疥癬等皮膚病;內服可以燥濕止癢。
    • 清熱消痰: 白礬能夠清熱消痰,治療癰腫、喉痹等症。
    • 堅骨固齒: 少量使用可以堅骨固齒。
    • 去鼻中息肉
  • 黃蠟:

    • 補中續傷: 黃蠟甘淡,具有補中續傷的功效,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 解毒生肌: 黃蠟可以解毒生肌,促進傷口癒合,用於治療癰疽、惡瘡等。
    • 止痛: 黃蠟有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癰疽等引起的疼痛。
    • 與白礬共用可治療多種疾病,如:癰疽、發背、瘰癧、漏瘡、惡瘡,腸癰,乳癰,痔瘡、痔漏,便毒,癭瘤,大風 (痲瘋病),疥癬,產後瘀血。
  • 其他成分:

    • 乳香、沒藥: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增強蠟礬丸的療效。
    • 雄黃: 解毒殺蟲,燥濕祛痰,用於癰疽、惡瘡等。
    • 琥珀: 定驚安神,活血化瘀,利尿通淋。

綜合作用:

蠟礬丸將白礬的收斂、解毒、清熱,黃蠟的補中、解毒、生肌,以及乳香、沒藥、雄黃等藥物的活血、止痛、解毒等功效結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廣泛的抗菌消炎、止痛生肌、托裡排膿、固護臟腑的作用。

  • 抗菌消炎: 白礬、黃蠟、雄黃等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反應。
  • 止痛生肌: 黃蠟、乳香、沒藥等可以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同時減輕疼痛。
  • 托裡排膿: 蠟礬丸可以促進膿液的排出,防止毒邪內陷,對於癰疽、腸癰等化膿性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 固護臟腑: 蠟礬丸可以保護臟腑,防止毒邪內攻,對於體弱患者尤為重要。
  • 活血化瘀: 乳香、沒藥可以活血化瘀,用於產後瘀血。

總之,蠟礬丸是一個具有多重功效的古方,其治療原理是多方面的,通過不同成分的協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托裡排膿、生肌斂瘡、固護臟腑等目的。其應用廣泛,療效顯著,是中醫外科常用的經典方劑。

傳統服藥法


鬧羊花(酒拌,九蒸曬)、草烏(酒浸,炒)、白礬、黃佔(溶化)各等分。
上為末,加蜜少許為丸,如卜子大。
每服50-60丸,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扁桃腺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癤和癰背部膿瘡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蠟礬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南星1兩,大半夏1兩,明礬1兩2分(半熟半生)。 主治:久年風痰咳嗽。

蠟礬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鬧羊花(酒拌,9蒸曬)、草烏(酒浸,炒)、白礬、黃占(溶化)各等分。 主治:癧風。

蠟礬丸, 出處:《玉鑰》卷上。 組成:黃蠟1兩,枯礬5錢,乳香1錢5分(去盡油),沒藥1錢5分(去盡油)。 主治:喉風穿腮出膿者。

蠟礬丸,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黃蠟1斤,明礬8兩(研末),朱砂8錢(研細)。 主治:護心膜,防毒氣攻心。主治:發背癰疽,並一切腫毒。

蠟礬丸,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 蠟礬丸(《仙拈集》卷四。)出處:《仙拈集》卷四。組成:黃蠟1兩,枯礬1兩,乳香1錢,沒藥1錢,雄黃2錢。主治:護衛心膜,消解諸毒。 。 主治:護衛心膜,消解諸毒。

蠟礬丸, 出處:《寒溫條辨》卷四。 組成: 蠟礬丸(《寒溫條辨》卷四。)出處:《寒溫條辨》卷四。組成:生白礬2兩,白及1兩(一方無白及;一方有琥珀3錢)。主治:護膜托裏,解毒化膿。 。 主治:護膜托裏,解毒化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