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明礬圈」僅由白礬一味藥組成。白礬在中藥藥性上屬於寒性藥物,因此方劑中寒性藥物的比例極高,而熱性藥物完全不存在。故此,「明礬圈」整體而言呈現極度寒涼的藥性。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此方劑「明礬圈」由白礬組成,依照經絡歸屬與比例分析如下:
肺經:此方劑有20%的比例歸屬肺經。肺經主呼吸、宣發肅降,若此方劑能作用於肺經,可能適用於肺氣不宣、肺失肅降等相關病症。
脾經:此方劑有20%的比例歸屬脾經。脾主運化,若此方劑能作用於脾經,可能適用於脾失健運、濕邪內生等相關病症。
膀胱經:此方劑有20%的比例歸屬膀胱經。膀胱經主水液代謝,若此方劑能作用於膀胱經,可能適用於水液代謝失常等相關病症。
肝經:此方劑有20%的比例歸屬肝經。肝主疏泄,若此方劑能作用於肝經,可能適用於肝氣鬱結、肝陽上亢等相關病症。
大腸經:此方劑有20%的比例歸屬大腸經。大腸主傳導糟粕,若此方劑能作用於大腸經,可能適用於大腸傳導失常等相關病症。
綜合來看,此方劑「明礬圈」較為廣泛地作用於肺、脾、膀胱、肝、大腸等五條經絡,可能適用於多種經絡失調導致的病症,從經絡辨證角度來看,可能可應用於上述各經絡的相關虛實寒熱等證型。
傳統服藥法
明礬1兩。
白麵水和,捏圓圈箍患處,明礬芍內熔化,傾於面圈內,頃刻化為清水,其毒自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