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散

粉紅散

FEN H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五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粉紅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快速止住局部出血,並收縮血管,減輕炎症。
  2. 燥濕殺蟲:白礬具有燥濕殺蟲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病菌繁殖,防止感染,尤其適用於濕熱瘡瘍、蟲咬傷等症狀。

因此,白礬在粉紅散中發揮著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雙重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粉紅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白口瘡,咽喉惡爛聲啞」,為口腔咽喉潰爛、黏膜發白、疼痛以致聲音嘶啞之症,屬中醫「口瘡」「喉瘍」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與熱毒上攻、黏膜腐敗或濕熱蘊結有關,尤其小兒體質稚嫩,易受邪熱燻灼所致。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

    • 乾胭脂(1錢)
      古代胭脂多以紅花、紫鉚等植物染料製成,性味甘涼,能活血解毒、斂瘡生肌。《本草綱目》載其能「散邪火,解熱毒」,外用以清局部熱毒,改善黏膜充血潰爛。
    • 枯礬(1兩)
      為白礬煅制後之結晶,性酸澀寒,具強力收斂、燥濕殺蟲、蝕腐生新之效。《神農本草經》指其「主惡瘡,堅骨齒」,尤善祛除腐肉、促進瘡面癒合。
  2. 配伍邏輯

    • 解毒與斂瘡並行
      乾胭脂偏走血分,清熱涼血以消腫;枯礬專攻濕腐,燥濕斂瘡以去穢。二者一清一收,共奏解毒生肌之效。
    • 外用直達病所
      以生蜜調和,取其甘緩黏附之性,延長藥物停留時間,增強局部作用。蜂蜜本身亦有緩急止痛、潤燥解毒之功,輔助緩解口瘡疼痛。
  3. 治療原理推論

    • 腐去新生
      枯礬之收澀與蝕腐力,可促使潰爛壞死組織脫落(「退瘡皮」),為後續黏膜修復創造條件。
    • 熱清毒解
      乾胭脂針對熱毒病機,抑制局部炎熱上攻,改善咽喉腫痛與聲啞。大便通暢(「來日大便」)間接反映內熱得泄,呼應「肺與大腸相表裏」之理論,上病下取。

三、總結
此方為典型外治思路,以簡潔配伍直攻病所,通過清熱解毒、腐蝕斂瘡雙重作用,針對小兒口瘡熱毒偏盛、黏膜糜爛之證。其「掃口瘡咽喉內」的給藥方式,亦體現中醫對局部用藥精準性的重視。

傳統服藥法


乾胭脂1錢,枯礬1兩。
上為末。
每用1錢,生蜜調如稀糊,掃口瘡咽喉內。咽了藥,來日大便,退了瘡皮為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粉紅散,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乾胭脂1錢,枯礬1兩。 主治:小兒白口瘡,咽喉惡爛聲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