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散

JIN FE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33%
脾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鳳散方劑中加入粟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粟糠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粟糠能有效清熱解毒,止癢止痛。
  2. 吸濕止汗,收斂生肌: 粟糠具有吸濕性,可吸附皮膚表面的濕氣,並能減少汗液分泌,有效減輕濕疹等疾病的濕癢症狀。此外,粟糠還具有一定的收斂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

金鳳散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氣: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通經的功效。金鳳散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鬚髮早白等症狀,而黑豆正好能補益腎氣,改善這些症狀。

2. 輔助藥效: 金鳳散中其他藥材如黃芪、當歸等,也有補氣活血的作用,而黑豆可以起到輔助作用,增強藥效。此外,黑豆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可以滋養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主治功效


關於「金鳳散」的主治功效分析如下:

金鳳散主治功效分析

《眼科錦囊》記載:

  • 主治: 痘疹入目。
  • 處方: 雀子,雀貝(各大),角石(中)。
  • 用法: 研極末,以梨子自然汁調和,點眼中。
  • 治療原理: 此方主要針對眼科疾病,特別是痘疹引起的眼部問題。方中雀貝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的功效;角石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兩者合用,再以梨汁調和,可清解眼部熱毒,消腫止痛,從而達到治療痘疹入目的效果。

《青囊瑣探》記載:

  • 主治: 魚骨骾及行木刺。
  • 治療原理: 該書僅提及金鳳散能治魚骨骾及行木刺,未提供具體成分及用量,推測其可能利用某些成分軟化魚骨、木刺,或具有消腫、排異物的作用。

《奇效良方》記載:

  • 主治: 男子、婦人赤白痢疾。

  • 處方: 鳳眼草,粟殼(去頂蒂,各三錢),紅棗(三個,燒存性),母黑豆(四十九粒,燒令煙盡)。

  • 用法: 上為粗末,加蜜一匙,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服此藥後仰臥睡,忌冷水。

  • 治療原理: 此方主要針對痢疾。方中鳳眼草具有清熱利濕、止痢的功效;粟殼具有澀腸止瀉的作用;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黑豆補腎益精、活血利水。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澀腸止瀉之功,故可用於治療赤白痢疾。

  • 組成分析

    • 鳳眼草:具有清熱利濕、止痢的功效,是此方中的主藥,針對痢疾的濕熱病機。
    • 粟殼:具有澀腸止瀉的作用,能收斂固澀,緩解腹瀉症狀。
    • 紅棗:燒存性後使用,增強其溫中收斂的作用,同時能調和藥性,保護脾胃。
    • 黑豆:燒令煙盡,同樣取其收斂之性,且黑豆本身具有補腎益精、活血利水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正氣,排除濕熱之邪。
    • :調和藥性,並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防止過度收斂導致便秘。

    此方以清熱利濕為主,兼顧收斂止瀉,並通過燒製藥材增強其收斂作用,同時利用蜜來調和藥性,使整個方劑既能有效止痢,又不至於過於寒涼或收澀。

總結:

綜合以上資料,「金鳳散」並非單一固定方劑,根據不同的醫書記載,其組成和主治功效有所差異。分別被用於治療痘疹入目魚骨骾及行木刺以及赤白痢疾。其治療原理也根據不同病症而有所不同,分別是清解眼部熱毒,消腫止痛、可能具備的軟化魚骨、木刺,消腫排異物,以及清熱利濕,澀腸止瀉

傳統服藥法


鳳眼草3分,粟殼2錢,母黑豆20丸,公棗兒3枚。
上為粗末。
加蜜1匙,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服後仰臥。
忌冷水。
白痢用白粟殼;赤痢用赤粟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金鳳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 組成:鳳眼草3分,粟殼2錢,母黑豆20丸,公棗兒3枚。 主治:男子、婦人赤白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