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退還光丸
WU TUI HAI G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七十八引《衛生家寶》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8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退還光丸中包含枳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消積導滯: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行滯通便之效。五退還光丸主治肝脾濕熱,脾胃氣滯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昏花等症,枳實可幫助消導積滯,改善脾胃功能,從而促進視力恢復。
- 行氣活血:枳實還有行氣活血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解除眼部周圍的瘀血,減輕眼部腫痛,促進視力恢復。
總之,五退還光丸中加入枳實,是為了達到消積導滯、行氣活血的功效,從而治療眼疾,恢復視力。
五退還光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具有息風止痙之效,能有效控制因肝風內動、痰火上擾所致的驚癇、抽搐等症狀。五退還光丸主治小兒驚癇、抽搐,白僵蠶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症狀,使小兒恢復安寧。
- 化痰散結:白僵蠶還具有化痰散結之效,能有效清除痰濁瘀滯,改善因痰火上擾所致的發熱、煩躁、神志不清等症狀。五退還光丸中加入白僵蠶,可幫助清熱化痰,使小兒恢復清醒狀態。
五退還光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邪,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痛止癢的功效。五退還光丸主要用於治療因風邪外襲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羞明流淚等症狀,而防風能有效驅散風邪,減輕眼部炎症,緩解疼痛和瘙癢。
- 引藥上行,通達目竅: 防風具有升散之性,能引藥上行,通達目竅,促進藥物深入眼部,發揮藥效。五退還光丸中的其他藥物,如菊花、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防風的升散之性有助於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五退還光丸中加入蟬蛻,主要是利用其疏風散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蟬蛻為蟬科昆蟲蟬的蛻皮,性涼味甘,入肝經。其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止癢生肌、明目退翳等功效。在五退還光丸中,蟬蛻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改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達到還光的效果。
五退還光丸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效。五退還光丸用於治療脾虛溼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蒼朮能燥濕健脾,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從而減輕眼部腫脹,改善視力。
- 升清降濁:蒼朮還有升清降濁的作用,能使脾胃之氣上升,將濁氣下行,有利於眼部氣血流通,改善眼部症狀。
因此,蒼朮在五退還光丸中起到燥濕健脾、升清降濁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疾的效果。
五退還光丸中包含蛇蛻,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濕,通經絡: 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方中以其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麻木、肢體不遂等症,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蛇蛻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方中以其配合其他藥物,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疼痛。
五退還光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五退還光丸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決明子可有效清熱降火,改善肝臟功能,進而達到明目的作用。
- 通便潤腸: 決明子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肝火上炎引起的便祕等症狀,並減少毒素積累,促進肝臟健康。
因此,五退還光丸中加入決明子,可起到清肝明目、通便潤腸的雙重作用,達到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的功效。
五退還光丸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五退還光丸由多味藥物組成,甘草能中和各藥性,使藥性相輔相成,發揮最佳療效。
二、保護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胃之效,能保護脾胃免受藥物刺激,防止藥物對胃腸道的損傷,使患者更易接受藥物治療,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五退還光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出處: 《証治準繩‧類方》|王肯堂
主治: 內外障眼。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証治準繩‧類方》記載,五退還光丸主要用於治療內外障眼。方中各藥的功效與主治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蟬蛻、蛇蛻: 兩味藥皆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之功。蟬蛻善於疏散風熱、透疹止癢,而蛇蛻則能清肝火、降虛火,两者合用,對於外障的風熱、內障的肝火皆有針對性。
- 豬前爪 (燒存性): 古方中應用動物類藥材,可能取其「以形補形」之意,豬爪在此可能意在滋養筋骨,輔助眼疾恢復。但其現代藥理作用尚不明確。
- 刺蝟皮 (麩炒,去麩): 此藥較為特殊,功效尚待考證,但根據方中配伍,可能取其行氣活血、軟堅散結之效,協助消除眼部障礙。
- 蒼朮: 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有助於精微物質上輸於目,同時溫胃止嘔,能緩解服用此方可能產生的胃腸不適。
- 枳實: 行氣破滯,消積導滯。眼部疾病常與氣機不暢、痰濕阻滯有關,枳實能行氣消積,有助於疏通眼部經絡。
- 防風: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對於外障的風邪侵襲有良效。
- 草決明: 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肝開竅於目,草決明清肝明目,可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眼部症狀;同時潤腸通便,有助於體內毒素排出。
- 蠶蛻: 根據方中提供的資料,此藥用量與書中原文"白僵蠶"不同,而根據書中記載的藥材用量,此藥應為"白僵蠶",具有解毒殺蟲、平喘利咽之功效。但根據用量,可能取其祛風止癢、化痰散結之意,輔助治療眼部疾患。
總結:
五退還光丸通過疏風清熱、清肝明目、行氣化痰、健脾燥濕等多重途徑,共同發揮治療內外障眼的作用。其配伍精妙,寒熱並用,攻補兼施,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然而,方中部分藥材如豬前爪、刺蝟皮的具體功效尚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附: 空青丸簡析
空青丸主治肝腎久虛,目暗,漸生翳膜。方中空青、真珠、犀角、羚羊角清熱涼血明目;防風、防己、升麻疏風散邪;麥門冬、人參、茺蔚子、陽起石、前胡滋補肝腎,益氣養陰;虎睛據說是引藥入目的作用。總體而言,空青丸偏於滋補,與五退還光丸的治療思路有所不同。
傳統服藥法
刺蝟皮1兩(麩炒,去麩不用),枳實1兩,蠶退半兩(炒),防風1兩,蟬退1兩(炒),蒼朮1兩(米泔浸,炒乾),蛇退1兩(炒),草決明1兩,豬前爪1兩(燒灰存性),甘草1兩(炒)。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好茶送下,1日1-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退還光丸具有清熱明目、退翳生光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對中藥過敏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退還光丸,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刺猬皮1兩(麸炒,去麸不用),枳實1兩,蠶退半兩(炒),防風1兩,蟬退1兩(炒),蒼朮1兩(米泔浸,炒乾),蛇退1兩(炒),草決明1兩,豬前爪1兩(燒灰存性),甘草1兩(炒)。 主治:內外障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