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味大黃丸以大黃為君藥,其作用主要在於瀉熱通便。大黃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涼血、解毒之功效。
方中大黃配伍其他藥材,如黃連、黃柏等苦寒之品,可增強瀉熱作用;而配伍枳實、厚朴等理氣化痰之藥,可助大黃通便,並緩解其寒性。因此,大黃為五味大黃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其瀉熱通便的作用在方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五味大黃丸中加入火麻仁,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潤腸通便: 火麻仁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與大黃等瀉下藥配合,能緩解燥熱引起的便祕,防止因瀉下過於猛烈而導致腸燥津虧。
- 滋陰潤燥: 火麻仁富含油脂,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大黃等瀉下藥對腸胃的刺激,避免其過度耗傷陰液,保持腸道濕潤,促進排便順暢。
五味大黃丸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消積導滯: 芒硝味鹹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導滯的功效。在五味大黃丸中,芒硝與大黃、枳實等藥物配合,可增強其瀉下通便的作用,並能消除積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症狀。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芒硝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壅滯、腸胃積熱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芒硝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五味大黃丸中加入葛根,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解肌透疹:葛根性涼,能解肌發汗,對於熱毒壅滯肌膚,導致發熱、疹出不暢的情況,有疏散解毒之效,配合大黃瀉熱通便,可使熱毒從體內排出,達到清熱解毒、透疹的效果。
- 緩解肌肉痠痛:葛根具舒筋活絡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肌肉痠痛。大黃瀉熱通便的同時,易導致腸道津液不足,葛根的滋潤作用能緩解這種副作用,避免腸道乾澀。
五味大黃丸方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肺熱、降氣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降氣止咳的功效。方中因大黃燥烈,易傷肺氣,而桑白皮可緩解大黃的燥性,保護肺陰,避免燥熱傷肺。
-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協助大黃瀉火通便,幫助排出體內濕熱,達到消腫止痛之功。
因此,五味大黃丸中加入桑白皮,不僅可緩解大黃的燥性,更能發揮其清熱降氣、利水消腫的功效,增強方劑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味大黃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出自古代醫籍,主要針對「大便風秘不通」。所謂「風秘」,是中醫對便秘的一種特殊分類,指因風邪內擾、津液失潤,或腸道氣機壅滯導致的排便困難。其特點可能包括:
- 大便乾結如栗,排便費力,甚或數日一行。
- 兼見風象,如腹部脹滿、腸鳴矢氣,或伴隨頭面煩熱、口乾等風熱上擾之症。
- 病機屬實證,多因腸道燥熱積滯,氣機不通,需通下瀉熱以開結。
此方以「通便」為核心,通過瀉下熱結、潤燥滑腸,達到「以通為用」的目的。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大黃(5兩)
- 作用:苦寒沉降,瀉熱通便,攻積導滯。
- 邏輯:大黃為瀉下要藥,直接針對腸道熱結,通過其「推陳致新」之力,破除積滯,開通閉塞。
2. 臣藥:大麻子(1升)、芒消(6兩)
- 大麻子:
- 甘平質潤,富含油脂,能潤滑腸道,軟化燥屎。
- 與大黃配伍,一潤一瀉,緩和大黃峻烈之性,避免傷陰。
- 芒消:
- 咸寒軟堅,助大黃瀉下熱結,尤善化解硬結糞便(「燥屎」)。
- 與大黃形成「瀉熱通便」經典藥對(如《傷寒論》大承氣湯)。
3. 佐藥:乾葛(5兩)、桑根白皮(5兩)
- 乾葛(葛根):
- 辛涼升散,傳統用於解肌退熱,但在此方中可能另有深意:
- 風秘多伴風熱上擾,葛根可輕揚宣散,緩解頭面煩熱。
- 其升提之性,或可防大黃、芒消過降致氣機下陷。
- 辛涼升散,傳統用於解肌退熱,但在此方中可能另有深意:
- 桑根白皮:
- 甘寒入肺,傳統用於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 在此方中可能取其「肺與大腸相表裏」之理,通過宣降肺氣以助大腸通便(「提壺揭蓋」法)。
4. 使藥:蜂蜜
- 和藥緩峻,潤腸助瀉,並調和丸劑口感。
全方配伍特點
- 瀉潤結合:
- 大黃、芒消瀉熱攻積,大麻子潤腸,形成「攻下不傷津」的結構。
- 升降相因:
- 大黃沉降通腑,葛根輕揚升散,防止瀉下過猛導致氣機紊亂。
- 臟腑同治:
- 桑白皮調肺氣以通腸腑,體現中醫「整體調節」思維。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通過 瀉熱、潤燥、行氣、通腑 多途徑協同:
- 破除實滯(大黃、芒消)→ 直接通便;
- 潤滑腸道(大麻子、蜂蜜)→ 緩解燥結;
- 調節氣機(葛根、桑白皮)→ 助腑氣下行。
適用於 風熱內結、腸燥氣滯 之便秘,屬「標本兼顧」之法。
傳統服藥法
大黃5兩,大麻子1升(微熬,研之),芒消6兩,乾葛5兩,桑根白皮5兩。
上藥先搗四味為散,然後搗麻仁令如膏,即投四味散和搗,和少蜜搗之,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10丸,1日2次,稍稍服。得大便通為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味大黃丸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五味大黃丸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五味大黃丸, 出處:《外台》卷二十七引《許仁則方》。 組成:大黃5兩,大麻子1升(微熬,研之),芒消6兩,乾葛5兩,桑根白皮5兩。 主治:大便風秘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