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通丸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通利水道,利水消腫: 木通性味甘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清熱解毒,通絡止痛: 木通亦可清熱解毒,通絡止痛,對於熱毒壅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如咽喉腫痛、乳癰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木通丸中加入木通,可發揮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等功效,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
木通丸中添加牡蠣,主要有兩大原因:
- 平肝潛陽: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有鎮肝熄風、潛陽安神之效。木通丸主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牡蠣的加入可有效平息肝火,穩定心神,減緩症狀。
- 軟堅散結: 牡蠣兼具軟堅散結之效,可化解體內痰溼瘀結,配合木通、黃柏等清熱利濕藥,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病症。
木通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清心除煩,對於木通丸所治的肺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症,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熱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不適等症狀。
- 養陰生津:麥門冬能養陰生津,潤肺止渴,對於因肺熱津傷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亦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因此,麥門冬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木通丸的清熱解毒功效,更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從而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木通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木通丸的主治功效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利尿消腫,通利小便
- 《聖濟總錄》:「治妊娠小便不通,及胞轉臍下脹痛。木通丸方」:妊娠期間,由於「小腸挾熱,熱結胞內,使氣道痞澀」,導致小便不通,腹脅脹滿,臍下急痛。木通丸可清熱利尿,緩解症狀。
- 《雞峰普濟方》:「治腳氣服補藥太過,小便不通,淋閉,臍下脹」:此處指出木通丸亦可用於因服補藥太過導致的小便不通、淋閉等症。
二、清心降火,除煩熱
- 《奇效良方》與《儒門事親》:「治心經蓄熱,夏至則甚」,其中黃連與木通的配伍,能夠清瀉心經之熱。
三、治療耳鳴耳聾
- 《聖濟總錄》:「治耳鳴耳聾,塞耳,木通丸方」、「治久聾不瘥,塞耳,木通丸方」:這兩條記載皆指出木通丸可用於耳鳴耳聾的治療,使用方法為塞耳。
四、治療癭氣、瘰癧
- 《幼幼新書》與《太平聖惠方》:「治小兒癭氣,咽喉腫塞妨悶」:木通丸可治療小兒癭氣,表現為咽喉腫塞等症狀。
- 《聖濟總錄》與《太平聖惠方》:「治風熱氣毒,結成瘰癧」、「治瘰癧結腫。身體寒熱。心胸壅滯」:木通丸亦可用於治療因風熱氣毒引起的瘰癧,以及瘰癧導致的身體寒熱、心胸壅滯等症。
五、治療眼疾
- 《明目至寶》:「瞳仁被血灌其中,皆為勞神氣血攻。全無翳膜難分別,痛如針刺血難通。肝氣閉,病來凶,紫則皮使酒煎濃。木通丸藥須吞服,四靈活血妙無窮。」:指出木通丸可治療因勞神氣血攻目導致的眼疾。
六、治療留飲宿食
- 《太平聖惠方》:「治心下堅滿。此為留飲宿食。」「治留飲宿食。寒熱煩滿。宜服木通丸方。」:木通丸可用於治療留飲宿食導致的心下堅滿、寒熱煩滿等症狀。
七、治療肺氣實、上焦煩熱
- 《太平聖惠方》:「治肺氣實。上焦煩熱。短氣胸滿。呼吸不利。宜服木通丸方。」:木通丸可用於治療肺氣實導致的上焦煩熱、短氣胸滿、呼吸不利等症狀。
八、治療失音
- 《太平聖惠方》:「治風失聲。聲噎不出。宜服木通丸方。」:木通丸可用於治療因風邪導致的失音、聲噎不出等症狀。
九、治產後無乳
- 《產科發蒙》:「木通丸,治產後百日內。不乳出者。」:木通丸可用於治療產後百日內無乳的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記載來看,木通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 清熱利水: 木通為方中主藥,具有良好的利尿、消腫功效,可通過利小便來達到清熱的目的。這對於因熱邪壅滯導致的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尤為有效。
- 行氣活血: 部分記載中提到木通丸用於治療「氣道痞澀」、「心胸壅滯」等症狀,提示木通丸具有一定的行氣活血作用,可疏通氣機,改善氣血運行。
- 滋陰潤燥: 麥門冬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在方中起到輔助作用,對於因熱邪傷陰導致的口乾舌燥、肺燥咳嗽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補益固攝: 牡蠣具有固精、補腎的功效,對於因腎虛導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總體而言,木通丸以木通為君,通過其利尿、消腫的功效來達到清熱、行氣的目的,再配伍牡蠣、麥門冬等藥物,起到滋陰、固攝的作用。整個方劑寒溫並用,攻補兼施,以達到清熱利水、通利小便、行氣活血、滋陰潤燥等多重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使用的木通丸組成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其主治功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雞峰普濟方》中的木通丸組成包括當歸、梔子仁、芍藥、甘草、赤茯苓等,更偏向於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而《聖濟總錄》中治療耳鳴耳聾的木通丸組成則更為複雜,包括多種藥物,使用方法也為塞耳,其治療原理可能與疏通耳竅、活血化瘀有關。
傳統服藥法
木通(銼)半兩,昆布(洗去咸味)半兩,乾薑(炮裂,銼)半兩,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半兩,羚羊角屑1分,人參(去蘆頭)1分,海藻(洗去咸味)1分,射乾1分,檳榔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通丸, 出處:《産科發蒙》卷四。 組成:木通葉6錢,牡蠣4錢,麥門冬2錢。 主治:産後百日內,不乳出者。
木通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木通(銼)1兩,車前子(酒浸,炒)1兩,大黃(銼,炒)1兩,連翹(去梗)1兩,玄參1兩,知母1兩。 主治:風熱氣毒結成瘰癧。
木通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木通(銼)半兩,崑布(洗去鹹味)半兩,乾薑(炮裂,銼)半兩,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半兩,羚羊角屑1分,人參(去蘆頭)1分,海藻(洗去鹹味)1分,射乾1分,檳榔1分。 主治:小兒癭氣,咽喉腫塞妨悶。
木通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木通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赤茯苓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2兩,細辛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風失聲,聲噎不出。
木通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木通1兩(銼),玄參1兩,連翹1兩,川升麻1兩,敗醬3分,大麻仁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赤芍藥3分,犀角屑3分,黑豆1兩(炒熟,去皮),崑布1兩(洗去鹹味)。 主治:瘰癧結腫,身體寒熱,心胸壅滯。
木通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一。 組成:木通半兩(銼),椒目半兩(微炒,去汗),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川芒消1兩,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留飲宿食,寒熱煩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