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梨母子煎方劑中加入不灰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不灰木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梨母子煎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導致的諸如小便不利、腹痛、淋濁等症狀。不灰木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利濕、消炎解毒之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梨母子煎中常用其他清熱利濕藥物,如車前子、滑石等。不灰木與這些藥物配伍,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加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不灰木的加入也能改善其他藥物的寒性,減少其副作用。
梨母子煎方中包含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梨母子煎中,梨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而甘草則可緩解其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導致脾胃虛寒。
- 補脾益氣: 甘草性溫和,入脾經,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梨母子煎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而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梨母子煎方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益精: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烏髮生津之效。梨母子煎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遺精早泄等症,黑豆能補腎填精,增強腎氣,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 利水消腫:黑豆亦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輔助梨母子煎治療腎虛所致的水腫。梨母子煎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澤瀉等亦有利水消腫之功,黑豆的加入能增強利水效果,促進水濕代謝,減輕水腫症狀。
梨母子煎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梨母子煎多用於治療因熱毒蘊積所致的咳嗽、痰熱、口渴等症狀,黃連可有效清泄肺胃之熱,達到止咳化痰、解毒生津之效。
- 抑菌止痛: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可起到抑菌消炎、止痛止癢的效果。同時,黃連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止咳化痰的功效。
梨母子煎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梨母子煎常用於治療熱病、暑熱、煩渴等症狀,綠豆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燥熱、口渴等不適。
- 和胃降逆:綠豆亦能和胃降逆,緩解嘔吐、腹瀉等症狀。梨母子煎中往往還包含其他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藥物,綠豆的加入可平衡藥性,避免過於寒涼,並有助於增強整體療效。
梨母子煎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梨母子煎常用於治療女性經期不順、痛經等症,赤芍可有效改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2. 清熱解毒: 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梨母子煎中若存在熱毒,赤芍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功效。
主治功效
梨母子煎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記載,梨母子煎主要用於治毒箭所傷,皮內瘀腫疼痛。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描述的症狀“毒箭所傷,皮內瘀腫疼痛”來看,此病症屬於外傷範疇,且伴有毒邪侵襲。毒箭傷人,不僅造成皮肉損傷,更會導致毒素侵入體內,引起瘀血阻滯、腫脹疼痛。
因此,梨母子煎的治療原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解毒: 毒箭所傷,首要任務是清除體內毒素。方中黃連具有清熱燥濕、消炎殺菌的作用,可對抗毒素;綠豆亦能清熱解暑,協助解毒;不灰木滋陰降火,或有助於抑制毒邪的火熱之性。
活血化瘀: 瘀腫疼痛乃瘀血阻滯所致。赤芍能活血化瘀、涼血退燒,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腫脹疼痛。
止痛: 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緩急止痛。配合活血化瘀的赤芍,可有效減輕疼痛症狀。
補益: 毒箭傷人,正氣亦受損。黑豆補腎益精、養血安神,可扶助正氣,促進機體恢復。
綜合分析:
梨母子煎通過解毒、活血化瘀、止痛、補益等作用,來應對毒箭所傷的病機。方中以清熱解毒為主,兼顧活血化瘀,再以補益之品扶正,整體配伍針對“毒箭所傷,皮內瘀腫疼痛”的病機特點,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此方以散劑形式,溫酒調服,便於藥物吸收,且酒能行藥勢,加速藥效發揮。
總而言之,梨母子煎針對毒箭所傷的症狀和病機,通過合理的藥物組合,達到解毒、消腫、止痛的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梨母子1斤(細研去核),鹽麩子5兩,蘭子5兩,不灰木3兩(牛糞火燒赤),獨顆栗子3兩(乾者),甘草2兩(銼,生用),黑豆3兩(炒熟),黃連2兩(去須),綠豆3兩(炒熟),大糞灰5兩,赤芍藥3兩。
上為末,用煉蜜入諸藥,調為膏。
每服1茶匙,以溫酒送下,1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同名稱方劑
梨母子煎,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梨母子1斤(細研去核),鹽麸子5兩,蘭子5兩,不灰木3兩(牛糞火燒赤),獨顆栗子3兩(乾者),甘草2兩(銼,生用),黑豆3兩(炒熟),黃連2兩(去須),綠豆3兩(炒熟),大糞灰5兩,赤芍藥3兩。 主治:毒箭所傷,皮內瘀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