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心化痰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心煩不寐,口渴咽乾等症狀,連翹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起到疏散肺熱,清心安神的作用。
- 利咽消腫:連翹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也有較好的療效。清心化痰湯中常配合其他清熱利咽的中藥,如薄荷、桔梗等,共同發揮利咽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清心化痰湯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 開竅醒神,化痰止咳 的功效。
石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清熱解毒之效。其辛散之性,可開通心竅,醒脾開胃;其溫燥之性,可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清心化痰湯主治心火亢盛,痰熱壅肺,症見心煩失眠,咳嗽痰多,胸悶氣喘,口苦咽乾等。石菖蒲在此方中,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起到清心化痰、開竅醒神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清心化痰湯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 化痰止咳: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痰熱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呼吸道阻塞,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清熱解毒: 天南星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心化痰湯清熱解毒,消除因痰熱壅盛而引起的發熱、煩躁等症狀。
因此,清心化痰湯中加入天南星,能更有效地化痰止咳、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痰熱咳嗽的功效。
清心化痰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利咽透疹等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能清熱解表,適用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薄荷亦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邪毒所致的痰熱壅肺、咳喘痰多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此外,薄荷還有利咽透疹的作用,對於風熱之邪所致的咽喉腫痛、麻疹初起等症狀也有助益。
因此,清心化痰湯中加入薄荷,可以起到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利咽透疹等作用,有助於化痰止咳,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清心化痰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它可以針對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與清心化痰湯的功效相符。
- 宣肺利咽: 川貝母還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可以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這與清心化痰湯中針對心火上炎、痰熱內擾所致的咽喉腫痛等症狀的治療理念相契合。
清心化痰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化痰止咳: 白僵蠶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其含有的活性成分能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痙攣,減輕痰液黏稠度,有利於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二、鎮驚安神: 白僵蠶亦有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因痰火擾心、神志不清等症狀,白僵蠶能清熱解毒,化痰開竅,使神志清醒,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因此,白僵蠶在清心化痰湯中,可起到清熱化痰、鎮驚安神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熱痰阻絡、神志不清等症的功效。
清心化痰湯中加入鈎藤,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平肝熄風,清熱解毒: 鈎藤性平,味甘苦,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痰熱矇蔽心竅,導致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痙攣抽搐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疏肝解鬱,利氣通絡: 鈎藤還具有疏肝解鬱、利氣通絡的功效。對於痰熱鬱結於肝經,導致氣機不暢,胸悶氣短、頭暈目眩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
總而言之,鈎藤在清心化痰湯中,能夠起到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疏肝解鬱、利氣通絡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以達到清心化痰、鎮驚安神的效果。
清心化痰湯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鬱,化痰止咳:鬱金性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鬱、行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痰熱鬱結、胸悶氣喘、咳嗽痰多等症狀,鬱金能有效疏肝解鬱,清熱化痰,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鬱金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痰濁阻滯。清心化痰湯中加入鬱金,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清心化痰的目的。
清心化痰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因心火旺盛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如失眠、煩躁、口舌生瘡等。該方中使用了玳瑁這一珍貴材料。玳瑁在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其性味甘鹹、寒,歸肝、心經。之所以選用玳瑁,是因為它能夠直接作用於心經,有很好的清心除煩效果,對於因心火亢盛而引起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同時,玳瑁還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功效,能幫助改善由心火旺盛所導致的睡眠品質下降問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玳瑁來自海龜,屬於野生保護動物,現代中醫臨床已極少使用真實的玳瑁,而是尋找其他替代品或類似的中藥材來達到同樣的療效,以符合當今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理念及法律規定。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會選擇其他具有相似功效且來源合法的藥材作為玳瑁的替代品。
清心化痰湯中加入牛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牛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效。對於痰熱壅盛,神昏譫語、口渴煩躁等症狀,牛黃能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化痰散結,輔助清心化痰湯達到治療目的。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牛黃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例如,牛黃與石菖蒲、遠志等藥物同用,能增強開竅醒神的效果;與瓜蔞仁、杏仁等藥物同用,能增強化痰止咳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心化痰湯」主治「風痰乘膜,上蒸心包,痰迷心竅」所致的神昏、不語、目斜抽搐等症。此類證候屬中醫「痰熱蒙蔽心包」範疇,常見於熱病過程中痰熱內擾,或外感風邪引動內痰,痰濁挾風熱上擾心神。痰濁壅塞心竅,則神昏不語;風痰走竄經絡,則目斜抽搐。其病位以心包、肝經為主,病性屬痰熱風動,故治法當以「清心開竅、化痰熄風」為核心。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開竅,化痰醒神
- 連翹、薄荷:透熱外達,清心泄熱,防止痰熱鬱結。
- 石菖蒲、鬱金:芳香開竅,解鬱化痰,為「痰蒙心竅」要藥。石菖蒲化濁開閉,鬱金行氣解鬱,合用能通心氣、醒神誌。
- 牛黃清心丸(或抱龍丸):清心解毒、豁痰定驚,直挫痰熱擾神之勢,為急救神昏之品。
熄風化痰,通絡止痙
- 鈎藤、僵蠶:平肝熄風,舒筋止痙。鈎藤清肝熱、熄內風;僵蠶化痰通絡,善治風痰抽搐。
- 玳瑁:潛陽熄風,清熱鎮驚,助鈎藤抑肝風上擾。
化痰散結,標本兼顧
- 膽南星、川貝母:膽南星專攻風痰,苦涼降泄;川貝潤燥化痰,兼清熱散結,二者配伍燥潤相濟,分解痰熱膠結之勢。
【整體配伍思路】
全方以「清心透熱、化痰開竅」為基礎,結合「平肝熄風」之法,形成多層次作用:
- 上焦:連翹、薄荷透散鬱熱;石菖蒲、鬱金、牛黃丸開竅醒神。
- 中焦:膽南星、川貝化痰散結,切斷痰源。
- 肝經:鈎藤、玳瑁、僵蠶熄風定痙,防風痰竄絡。
諸藥協同,使痰熱得清、心竅得開、肝風得平,神昏抽搐自解。
此方體現中醫「治風先治痰,痰去風自滅」的邏輯,適用於痰熱風動之急症,尤其側重「心肝二經」同調,為風痰閉證之典型配伍。
傳統服藥法
連翹3錢,石菖蒲1錢,杜膽星8分,薄荷1錢5分,川貝2錢,僵蠶3錢,鈎藤4錢(後下),廣鬱金2錢,玳瑁1錢,牛黃清心丸1顆(去殼,磨衝,如小兒用抱龍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化痰開竅之功,適用於風痰上擾心包,痰迷心竅,神昏不語,目斜抽搐等症。但本方性味辛溫,有較強的刺激性,孕婦及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心化痰湯, 出處:《鎬京直指》。 組成:連翹3錢,石菖蒲1錢,杜膽星8分,薄荷1錢5分,川貝2錢,僵蠶3錢,鉤藤4錢(後下),廣鬱金2錢,玳瑁1錢,牛黃清心丸1顆(去殼,磨衝,如小兒用抱龍丸)。 主治:風痰乘膜,上蒸心包,痰迷心竅,氣逆神昏,或矇蔽不語,目斜抽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