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應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效。神應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黃柏可有效清除濕熱,止癢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2. 抑制細菌,預防感染:黃柏中含有黃柏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神應膏多為外用藥,加入黃柏有助於防止傷口感染,促進癒合。
神應膏方劑中加入綠豆粉,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綠豆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在神應膏中,綠豆粉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減輕傷口感染和炎症反應。
此外,綠豆粉也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收縮傷口,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神應膏中加入綠豆粉,可以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神應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神應膏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燥烈之性,防止藥物過於刺激皮膚,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吸收。
- 補氣益脾: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傷口癒合。神應膏多用於治療皮膚外傷、潰瘍等病症,甘草的補氣益脾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改善患者體質,提高治療效果。
神應膏方劑中包含紅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神應膏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 通絡止痛: 紅花能通經絡、止疼痛,對於神應膏治療的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有輔助治療的作用,能緩解患者的痛苦。
因此,紅花是神應膏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主治功效
神應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中藥方劑“神應膏”的組成和所提供的古文內容,可以分析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神應膏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瘡瘍腫毒,包括:
- 癰疽發背: 這是指發生在皮膚較深部位的化膿性感染,常見於背部,表現為紅腫熱痛,甚至形成膿腫。
- 惡毒瘡癤: 泛指各種嚴重或難以治癒的皮膚感染。
- 瘰癧臁瘡: 瘰癧是指頸部淋巴結結核,臁瘡是指發生在小腿部位的慢性潰瘍。
- 腳氣: 古代“腳氣”的概念比現代廣泛,可能包括足癬、下肢丹毒、下肢潰瘍等。
- 打撲傷損,刀斧傷,湯澆火燒: 各種外傷及燒燙傷。
- 馬犬蛇蟲蜈蚣蜂蠍: 各種動物及昆蟲咬傷。
- 多年咳嗽,口內吐血: 這可能指肺結核或其他導致咳血的疾病。
- 心疼腹痛,小腸疝氣: 內臟疼痛及疝氣。
- 赤白痢泄不止: 各種類型的痢疾。
- 牙疼: 牙齒疼痛。
- 頑癬腰痛: 難以治癒的皮膚癬菌病及腰痛。
- 奶癰癰瘓杖瘡: 乳癰是指乳腺炎,癰瘓可能是指皮膚大面積潰爛,杖瘡是指棍棒傷。
- 骨節疼痛: 泛指各種骨關節疼痛。
- 疹瘡、痘瘡: 皮膚出現疹子的疾病,如麻疹、水痘等。
- 防豆花入眼生翳: 預防痘瘡病毒感染眼睛導致角膜翳。
- 䯒臁: 腎虛,風寒濕侵襲下肢導致的慢性潰瘍。
治療原理
神應膏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解毒: 多篇古文都提到神應膏可以治療“惡毒瘡腫”、“發背瘤疽”,這類疾病多由熱毒壅盛所致。方中的黃柏、綠豆粉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結合乳香、沒藥、白芷等藥材的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局部炎症消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多篇古文都提到神應膏可以治療“打撲傷損”、“心疼腹痛”等,說明其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方中的紅花、當歸、乳香、沒藥都是活血化瘀的要藥,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損傷修復。
生肌斂瘡: 多篇古文都提到神應膏可以治療“臁瘡”、“瘡口浸淫膿水不絕”,說明其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方中的白芨、白蔹等藥材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燥濕排膿: 多篇古文提到神應膏可以治療“䯒臁”、“腳氣”等濕邪相關疾病。方中的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配合其他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藥材,可以有效控制濕邪,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外用為主,內外兼治: 從古文記載來看,神應膏主要以外用為主,但也有內服的用法,如治療“多年咳嗽,口內吐血”、“心疼腹痛”等。這說明神應膏具有一定的內服治療作用,可以內外兼治,提高療效。
預防感染: 多篇古文都提到神應膏可以“防痘入目”,說明其具有一定的預防感染作用。方中的黃柏、綠豆粉等藥材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可以預防痘瘡病毒感染眼睛。
綜上所述,神應膏是一個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燥濕排膿等多重功效的複方外用藥劑,適用於治療各種瘡瘍腫毒、外傷、燒燙傷等疾病。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控制感染、促進損傷修復、加速傷口癒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臘月豬板油5兩,黃蠟半斤,鉛丹(真者)4兩,自然銅(淬,研)4兩,密陀僧(研)4兩,朱砂1兩(另研)。
接骨止痛。
上用新鐺先溶豬油,次下黃蠟於冷處,下鉛丹、陀僧、自然銅,緩火再煎,水中滴之不散,更出鐺,冷下朱砂攪勻至凝丸,如彈子大,用筍皮視冷收。
凡遇木石損傷碎者,用火化開,糊傷處敷上,然後夾定,用此藥服時重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蔥、酒調下。或傷深者,須填孔中;淺者,油單紙攤貼;甚者,燈心裹木夾之。如藥力散,再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品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應膏, 出處:《痧痘集解》卷六。 組成:雄黃1錢。 主治:痘疔。
神應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皂莢(肥大者)2挺,蓖麻1兩(爲末)。 主治:腳氣疼痛不可忍,及寒濕。
神應膏,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組成:全蠍21個,五倍子5錢,土狗6個,地龍21條(去土)。 主治:牙疼。
神應膏,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乳香1兩(爲末),沒藥1兩(爲末),皮膠3兩,生薑2斤(取自然汁)。 主治:痛風,骨節疼痛。
神應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清油3斤,桃枝半斤,柳枝半斤,槐枝半斤,木鱉子仁半兩,當歸1兩,黃丹1斤,乳香半兩(另研細末),沒藥半兩(另研細末)。 主治:消毒止痛,活血潰膿,去風生肌。主治:一切惡瘡,亦治杖瘡疼痛。
神應膏, 出處:《得效》卷十一。 組成: 神應膏(《得效》卷十一。)出處:《得效》卷十一。組成:黃柏1兩,真綠豆粉1兩半,甘草4兩,紅花2兩。主治:護眼,防豆花入眼生翳,令瘡痘面上亦少。 。 主治:護眼,防豆花入眼生翳,令瘡痘面上亦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