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仁承氣湯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腸通便: 火麻仁性味甘平,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三仁承氣湯本為瀉下通便之方,火麻仁的加入可增強其潤腸通便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 緩和燥性: 三仁承氣湯中含有芒硝、大黃等峻下藥,藥性較為燥烈。火麻仁性寒潤,可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而傷陰。
三仁承氣湯中的松子主要作用在於潤腸通便與滋養精血。松子味甘性平,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特別適合因燥熱導致的便秘症狀。松子的潤腸作用與承氣湯中瀉下通便的藥物相輔相成,有助於緩解腸道燥熱、幫助排便。同時,松子富含油脂,能滋養精血,改善因腸燥血虧引起的便秘。此外,松子能平補陰陽,不僅不會損傷正氣,反而能增強體質,使方劑在瀉下清熱的同時,亦能滋養體內陰液,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避免過度瀉下引起的虛損。
三仁承氣湯中加入枳實,是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消積導滯:枳實味苦性寒,具清熱瀉火、消食導滯的功效。三仁承氣湯以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為主,枳實的加入可增強其瀉熱通便之力,並有助於消解積滯,促進腸胃蠕動,利於排泄。
- 理氣行氣,助瀉通便:枳實具理氣行氣之功,能消除腸道氣滯,促進腸蠕動,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瀉下通便的作用,提高藥效。
三仁承氣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潤腸通便: 大腹皮性味辛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潤腸通便之功效。方中因有芒硝、厚朴等藥物,易於燥氣傷津,大腹皮可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傷陰。
-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 方中以三仁為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但單用三仁容易寒涼傷胃。大腹皮性溫,可緩解三仁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三仁承氣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潤腸通便:杏仁性平味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滑腸通便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腸道燥熱便祕的患者,杏仁能潤滑腸道,促進排泄,緩解便祕。
二、清熱解毒: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好地清除體內積熱,達到清熱利濕、通便瀉下的目的。
三仁承氣湯的組成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止痛,潤腸通便: 木香性辛溫,具有行氣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三仁承氣湯以瀉熱通便為主,但亦可見濕熱阻滯腸道的情況,導致腹痛、便祕等。木香能疏肝理氣,潤腸通便,有助於緩解濕熱所致的腹痛和便祕,使通便效果更佳。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木香與其他藥材如杏仁、白蔻仁等相配伍,可協調藥性,增強療效。木香的溫燥之性可與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相佐,避免藥性過寒,同時也可提升藥效,使三仁承氣湯的通便效果更加顯著。
三仁承氣湯中的豬胰主要具有補脾益氣、滋陰潤燥的作用。豬胰在中醫學中被認為能夠有效滋養脾胃,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適合用於脾虛導致的便秘和氣虛便秘。此外,豬胰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緩解因燥熱引起的腸燥便秘。豬胰的滋陰潤燥特性,能夠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配合,進一步調理脾胃功能,同時協助清熱瀉下,達到改善便秘及腸胃積滯的目的,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達到清熱、通便、調理氣機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三仁承氣湯主治功效分析
三仁承氣湯,出自《增訂通俗傷寒論》,為俞根初的經驗方,主治胃燥脾約,液枯便閉。
方劑組成與功效:
- 火麻仁:潤燥通便、養血安神。
- 松子仁:滋陰補腎、強身健體,在此方中與火麻仁、杏仁同用,取其滋潤之性。
- 枳實:消食化積、行氣止痛。
- 大腹皮:利水消脹、解表發汗,在此方中可直達脾膜,疏通脾絡。
- 杏仁:止咳平喘、殺菌消毒,在此方中取其潤燥之性。
- 木香:調理脾胃、活血化瘀,在此方中取其焦香之氣以醒脾,且能滑利脂膜。
- 生川軍(大黃):瀉下通便,清熱瀉火。
- 豬胰:去油膩,助消化,洗滌腸中垢濁。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記載,脾與胃以膜相連,此膜即脂膜,具有「上濟胃陰,下滋腸液」的功能。若發汗、利小便太過,或外感傷寒夾食,導致膽火熾盛,濕火轉成燥火,熏灼胃脾,則胃中燥熱而煩實,大便困難;脾之脂膜亦會因燥熱而枯縮,是為「脾約」。
三仁承氣湯的治療原理,即針對此「胃燥脾約」的病機而設。
- 潤燥滋陰:方中以火麻仁、松子仁、杏仁等多脂潤燥之品為主,滋潤脾之脂膜,以緩解脾約;同時滋養胃陰,以緩解胃燥。
- 清熱瀉火:臣以生川軍(大黃)、枳實,清瀉胃中燥熱,以達到「釜底抽薪」之效,阻止膽火繼續熏灼胃脾。
- 行氣疏通:佐以木香、大腹皮,取木香焦香醒脾、滑利脂膜之性,以及大腹皮直達脾膜、疏通脾絡之功,使脾氣得暢,脂膜得潤。
- 助消化、滌垢濁:妙用豬胰,以其去油膩、助消化之能,洗滌腸中因燥熱而產生的垢濁,使腸道通暢。
綜上所述,三仁承氣湯以潤燥滋陰為主,兼以清熱瀉火、行氣疏通、助消化,從而達到治療胃燥脾約、液枯便閉的目的。此方藥物配伍精妙,既能潤燥通便,又不傷正氣,為治療此類病症的良方。方歌曰:「三仁承氣松麻杏,軍枳腹皮油木香,方用豬胰資洗滌,不使垢濁稍留腸。」
傳統服藥法
大麻仁3錢(炒香),松子仁3錢(研透),小枳實1錢半(炒香),大腹皮2錢,光杏仁3錢(勿研),生川軍1錢(蜜炙),油木香5分,豬胰(略炒)1錢。
緩下脾臟結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三仁承氣湯具有潤燥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腹瀉。
- 三仁承氣湯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食,以免加重腹瀉。
- 三仁承氣湯不宜與油膩性食物同食,以免影響藥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仁承氣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大麻仁3錢(炒香),松子仁3錢(研透),小枳實1錢半(炒香),大腹皮2錢,光杏仁3錢(勿研),生川軍1錢(蜜炙),油木香5分,豬胰(略炒)1錢。 主治:緩下脾臟結熱。主治:胃燥脾約,液枯便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