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爐散中使用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配合紫爐散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可增強整體療效。
- 利濕通淋:孩兒茶亦具利濕通淋之效,可排解體內濕熱,治療小便不利、淋漓不盡等症狀。紫爐散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孩兒茶的加入可促進排泄,緩解症狀。
孩兒茶在紫爐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紫爐散方中加入綠豆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紫爐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內陷肌膚的瘡瘍,綠豆粉能清熱解毒,輔助主藥消腫散結,促進瘡瘍癒合。
- 吸濕收斂:綠豆粉性涼,能吸附濕氣,並具有收斂止血作用。紫爐散中常用於治療濕熱瘡瘍,綠豆粉可吸收濕氣,並收斂潰瘍,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綠豆粉在紫爐散中可謂相得益彰,不僅清熱解毒,亦可吸濕收斂,有助於治療瘡瘍,促進痊癒。
紫爐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消積: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止瀉之功。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厚朴能有效改善,促進消化吸收。
- 降逆止嘔:厚朴能降逆止嘔,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狀。紫爐散中加入厚朴,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改善其脾胃功能。
紫爐散中加入豬膽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豬膽汁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所含膽汁酸,能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
- 活血化瘀: 豬膽汁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瘀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紫爐散中加入豬膽汁,能夠有效提高方劑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增強治療效果。
紫爐散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因為其藥性寒涼,能清熱解毒,且具有收斂止癢、生肌斂瘡的功效。
爐甘石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有很好的療效。同時,爐甘石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能緩解皮膚瘙癢症狀。此外,其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因此,紫爐散中加入爐甘石,能有效治療皮膚病,達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生肌斂瘡的目的。
紫爐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紫爐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黃連可有效抑制炎症,消腫止痛。
- 抑菌止癢: 黃連亦有抑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進一步控制瘡瘍感染,同時減輕皮膚瘙癢,促進傷口癒合。
紫爐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人尿,這一成分的使用在中醫藥理中有其特殊的文化和醫學意義。人尿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和多餘水分。中醫認為,人體的排泄物在某些情況下含有珍貴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夠對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此外,人尿還可以加速藥材的吸收,使得整個方劑的療效更為明顯。
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多次提到利用尿液製成藥方,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種用法雖然在現代醫學中不被廣泛採用,但在一些特定的傳統療法中仍然保留著。不過,對於普通患者來說,使用此類方劑時,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與療效。
紫爐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生肌: 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肺、脾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紫爐散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瘡瘍潰爛等症,赤石脂可幫助止血,促進創面癒合。
- 清熱解毒: 赤石脂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溼熱下痢等症。紫爐散中若含有其他清熱解毒之藥材,則赤石脂可協同發揮功效,增強藥效。
紫爐散是一種具有清熱燥濕、去毒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黃柏,這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尤其適用於因濕熱引起的各種病症,例如皮膚癢疹、腸胃炎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在紫爐散中,黃柏的作用主要是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對於濕熱內蘊的患者尤為適合。濕熱常常會導致身體的各種不適,如口舌生瘡、肌膚癢痛等症狀,而黃柏的加入能夠有效改善這些問題。此外,黃柏所含的有效成分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使身體更加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黃柏效果顯著,但使用時需依據個體的實際情況而定,避免過量引起的寒性反應,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總之,黃柏在紫爐散中的優越功能,正是該方劑能在治療上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紫爐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範疇集中於三類病症:
- 小兒先天胎毒:如「竹衣胎㽱」(指新生兒皮膚潰爛無皮)、「赤剝楊梅瘡」(類梅毒皮疹),症見膿血淋漓,屬濕熱穢毒內蘊所致。
- 婦女梅瘡結毒:因接觸感染(「為丈夫梅瘡所過」),陰戶濕爛流血,甚則蔓延至產門、肛門,腫硬潰膿,屬疫癘之毒下注。
- 共性病機:均為熱毒挾濕,腐蝕血肉,臨床特徵為「潰爛出水」「疼痛不休」,需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並重。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層層設計
- 大冰頭(冰片)、兒茶:透皮散鬱火,兒茶兼止血斂瘡,直折局部熱毒。
- 黃柏(豬膽汁炙):膽汁協同增強瀉肝膽濕熱之力,針對下焦穢毒。
- 綠豆粉:清熱解毒,緩和刺激,為外用方常用基質。
收斂固護潰面
- 赤石脂、爐甘石:赤石脂煨後澀腸止血,爐甘石煅淬(黃連汁、童便)後增強收濕斂瘡之效,兩者共促潰面乾燥。
- 甘蔗皮(燒存性):炭化後吸附膿液,中醫理論中「黑能勝濕」。
化腐生肌
- 珍珠、西黃(牛黃):針對重證加入,珍珠修復潰瘍,牛黃清深層熱毒,防毒邪內陷。
- 厚朴:外用取其辛溫之性,暢氣機以助濕毒外發,避免涼藥冰伏病邪。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輕粉(輕白爐甘石中含氯化亞汞)攻毒殺蟲,配合綠豆粉緩和其毒性;麻油潤膚,雞子黃滋陰護瘡。
- 升降相因:冰片宣散透邪,赤石脂沉降收澀,使毒去不戀。
- 內治思維外用化裁:黃柏、厚朴本為內服燥濕藥,轉外用直達病所,體現「內外同理」之思路。
總治療原理
以「清解濕熱毒邪」為核心,輔以「斂瘡生肌」,針對皮膚黏膜潰爛之「濕、熱、毒、腐」四大病機,尤重局部用藥的吸附滲透力,使藥力持續作用於潰面,促進修復。
傳統服藥法
大冰頭5分,紫甘蔗皮(燒存性,取淨末)5錢,粉口兒茶5錢,真綠豆粉(炒燥)7錢,厚朴7錢,黃柏7錢(以豬膽汁塗炙7次),輕白爐甘石1兩(火煅,黃連汁內淬3次,童便內淬4次),赤石脂5錢(煨)。
若毒勢重者,配入珍珠1錢5分,西黃1錢
上為細末。
用麻油入雞子黃1枚調,外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爐散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爐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四。 組成:大冰頭5分,紫甘蔗皮(燒存性,取淨末)5錢,粉口兒茶5錢,真綠豆粉(炒燥)7錢,厚朴7錢,黃柏7錢(以豬膽汁塗炙7次),輕白爐甘石1兩(火煅,黃連汁內淬3次,童便內淬4次),赤石脂5錢(煨)。 主治:小兒竹衣胎(疒乖),無皮,膿血淋漓,及胎中遺毒,赤剝楊梅等瘡;並治婦女爲丈夫梅瘡所過,結毒之氣,漸至陰戶濕爛,流血不止,沿至産門,外繞肛門,腫硬潰膿,出水不休,疼痛不堪。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