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黃飲中加入人中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相契合。
人中黃味苦性寒,入心、肝經,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紫黃飲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例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人中黃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減輕出血症狀,同時還能輔助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紫黃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紫黃飲主要針對熱毒壅盛、肺熱咳嗽等症,方中黃連、黃芩等藥性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物的毒性,保護脾胃,使藥性更為平和。
- 增強療效,提高藥效: 甘草具備解毒、止咳、緩解疼痛等功效,與紫黃飲中其他藥物相配伍,能增強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協調藥物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紫黃飲中包含紫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有效成分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能有效治療熱毒瘡瘍、血熱生風、斑疹紫癜等症。
紫黃飲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引起的症狀,例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皮膚紅腫、斑疹紫癜等。因此,紫草在紫黃飲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紫黃飲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紫黃飲,由紫草茸、人中黃、人參三味藥組成。其主治「一切痘色慘暗紅紫,乾枯紫黑者」,主要針對痘疹後期毒盛血熱,氣血兩虛之證。
1. 針對毒盛血熱:
- 紫草:味甘、鹹,性寒。歸心、肝經。功效為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在本方中,紫草主要發揮其涼血解毒的作用,針對痘疹後期毒火亢盛,灼傷血絡,導致血熱瘀滯的病機。
- 人中黃:味甘,性寒。歸心、胃經。功效為清熱解毒,化痰開竅。人中黃在此主要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協助紫草清除體內熱毒,防止毒邪進一步損傷。
2. 針對氣血兩虛:
-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經。功效為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痘疹後期,正氣大傷,氣血虧虛,人參可大補元氣,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痘疹的恢復。
3. 綜合作用機理:
紫黃飲以紫草、人中黃清熱涼血解毒為君藥,針對痘疹後期毒盛血熱的病機;以人參大補元氣為臣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三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益氣扶正之功。
4. 古籍記載的佐證:
- 《痘疹精詳》:「紫黑二陷由毒盛,清毒活血第一方,更有紫黃無價散,小靈丹及化毒湯。」 指出痘疹紫黑是毒盛的表現,治療應以清毒活血為主,並提及紫黃飲等方劑。
- 《痘疹精詳》:「宜用清毒活血湯,不加生黃耆、黃芩、黃連、紫草茸以治之。然當紫陷時,不過一二劑,而痘立起,及至黑陷,則毒火亢極,雖用此方,十之中止能救活一二。」 進一步說明痘疹紫陷時,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並強調及早治療的重要性。
- 《痘科輯要》:「治一兒,痘出稠密慘暗,悶亂不寧,紫將變黑,清毒活血諸方不效,至八日,症甚危急,用紫草茸、人中黃各六分,人參三分,連進五服,痘盡起脹,因名其方,曰紫黃飲。」 記載了一個使用紫黃飲治療痘疹紫黑危急病症成功的醫案,證明了紫黃飲的療效。
- 《痘科輯要》:「紫陷之症,必毒盛血熱,初見時,其色深紅而無潤澤,其人煩躁口渴,二便不利,大熱不退,此時失於清利,則毒熾血燥,遂變紫色而陷伏,須清毒涼血。」 明確指出紫陷的病機是毒盛血熱,並強調需要清毒涼血治療。
總結
紫黃飲主要針對痘疹後期毒盛血熱、氣血兩虛之證,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益氣扶正,達到治療痘疹紫黑陷伏的目的。該方劑配伍精當,符合痘疹後期病機,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紫黃飲, 出處:《種痘新書》卷三。 組成:人中黃(用甘草末入竹筒中,封固其口,令糞汁不能入,乃置糞缸中浸50餘日,取起陰乾,乃破竹筒,取甘草末。用此藥必須自制)、紫草茸各等分。 主治:一切痘色慘暗紅紫,乾枯紫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