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河車散,顧名思義,其組成必包含「紫河車」。
紫河車,即人胎盤,為本方劑的核心藥材。其性溫,味甘鹹,歸腎、肺經,具有補腎益精、潤肺止咳、益氣養血等功效。
因紫河車藥性溫補,可溫腎壯陽、補肺益氣,故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肺虛咳嗽、氣血不足等病症。其在紫河車散中,擔當著滋補元氣、溫陽補腎、潤肺止咳的重要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藥材。
紫河車散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紫河車散中常配伍於其他滋補藥物,如鹿茸、龜板等,以防止滋補過度,出現內熱上火的情況,達到寒熱平衡,滋陰而不燥。
二、 通便潤燥: 芒硝能潤腸通便,對於因內熱導致的便祕,能起到緩解作用。紫河車散中常用於治療女性產後虛弱、氣血不足等症,而便祕是產後常見的症狀之一,芒硝的加入能夠幫助改善產婦的腸道功能,促進排便,避免因便祕加重虛弱。
紫河車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紫河車性溫,而甘草性甘平,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溫燥,減緩對人體的刺激,使藥力更柔和,更易於吸收。
-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的功效,可以緩解紫河車可能帶來的燥熱、口乾等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使患者在服用藥物時更舒適。
紫河車散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紫河車散主治陰虛火旺、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文蛤的清熱解毒之性,可輔助藥物清熱瀉火,並利濕消腫,緩解熱毒所致的腫痛。
- 滋陰補腎,養血生津:文蛤同時具備滋陰補腎、養血生津的功效。紫河車散中加入文蛤,可以起到滋陰補腎、養血生津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改善陰虛火旺的症狀。
總而言之,文蛤在紫河車散中,既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又能滋陰補腎,養血生津,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紫河車散主治功效分析
紫河車散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煩躁潮熱、面赤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紫河車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解毒:方中紫河車(重樓)與茜根、貫眾、芒硝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清除體內的熱毒。特別是紫河車(金線重樓)、茜根、貫眾等,能有效清除上攻咽喉的熱毒。而甘草則調和諸藥並緩急解毒。
涼血消腫:方中紫河車(重樓)、文蛤粉等藥物具有涼血消腫的功效,可以減輕咽喉及口舌的腫脹疼痛。
針對症狀:
- 聲音不出,舌頰生瘡:這些症狀是由於熱毒上攻咽喉所致,方中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物能夠有效緩解。
- 渴逆煩悶,潮熱面赤:這些症狀反映了體內的熱毒壅盛,方中的清熱藥物能夠清除內熱,從而緩解這些症狀。
總結:
紫河車散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達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的目的。方中各藥物相互配合,針對病因病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各古籍記載要點:
- 《聖濟總錄》:記載紫河車散可治「傷寒吐血煩躁」,且其餘藥方也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為主,如大黃、黃連、黃芩、鬱金、青黛等,顯示當時對於傷寒吐血的治療,是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方向。
- 《奇效良方》:強調紫河車散能解瘡疹餘毒,治療咽喉腫痛、聲音不出、舌頰生瘡等症狀,並與甘露飲、消毒散等清熱解毒方劑並用。
- 《証治準繩‧幼科》、《幼幼新書》、《赤水玄珠》:均記載紫河車散用於治療小兒痘瘡毒氣不解,上攻咽喉所致的症狀,進一步印證了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 《雜病源流犀燭》、《沈氏尊生書》:提及咽痛的病機,認為「咽物有妨腫痺為熱」,並將紫河車散列為治療熱證咽痛的方劑之一,顯示紫河車散在咽喉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 《痘治理辨》:詳細描述了紫河車散在痘疹治療中的應用,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不出等症狀,並與甘露飲、如聖湯、消毒散等清熱解毒方劑配合使用。 而《痘治理辨》的[六十六、紫河車散]內容: 紫河車、茜根、貫眾(各三錢),芍藥,甘草(炙,各半兩),與原本方劑的內容與比例有出入。
總體而言,各古籍均強調了紫河車散的清熱解毒功效,並將其應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尤其是在兒科痘疹的治療中。
傳統服藥法
紫河車3分,樸消半兩,甘草半兩(生),蛤粉1分。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沙糖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河車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 組成:紫河車3分,朴消半兩,甘草半兩(生),蛤粉1分。 主治:傷寒吐血,煩躁。
紫河車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八引《九籥衛生》。 組成:紫河車1兩,茜草根1兩,貫眾1兩,芍藥半兩,甘草(炙)半兩,一方加牛蒡子1兩。 主治:小兒斑瘡,毒氣不解,攻咽喉,音聲不出,舌頰生瘡,渴逆煩悶,潮熱面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