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侯貼項藥方

四十八侯貼項藥方

SI SHI BA HOU TIE XIANG YA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肝經 18%
心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6%
肺經 6%
胃經 6%
膀胱經 6%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中包含烏頭,主要源於其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

烏頭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尤其擅長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頭項疼痛。貼項藥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襲表、經絡不通引起的頭項疼痛、肩背痠痛等症狀,烏頭的溫經散寒作用能疏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烏頭亦有消腫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引起的頭項腫脹。然而,烏頭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中包含白芷,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通竅止痛、祛風散寒之效。項部為經絡之樞紐,風寒邪氣易於侵襲,引發頭痛、項強等症。白芷可通鼻竅、散風寒,疏通經絡,緩解項部疼痛。

二、消腫散瘀:白芷亦有消腫散瘀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或寒濕凝滯導致的項部腫脹,可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白芷在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中,可有效改善項部疼痛、腫脹等症狀,起到通竅止痛、消腫散瘀的作用。

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中包含地龍,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祛風止痙: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痙的功效。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而地龍能疏通經絡,驅散風寒,緩解痙攣,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小兒驚風的症狀。
  2. 清熱解毒,降逆止嘔:地龍亦具清熱解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小兒驚風常伴有發熱、嘔吐等症狀,地龍可清熱解毒,降逆止嘔,緩解小兒的不適,輔助其他藥物,提升藥效。

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中加入五靈脂,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貼於項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頸部瘀血凝滯,緩解疼痛不適。
  2. 祛風止痛:五靈脂亦有祛風止痛之效,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項疼痛、肩背痠痛等症狀,起到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

因此,在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中加入五靈脂,可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或瘀血凝滯所致的頭項疼痛,達到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排膿、解毒的作用。

貼項藥方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入侵、頭項疼痛、頸項僵硬等症狀。赤小豆可以清熱解毒,緩解濕熱內蘊引起的頭項疼痛;同時,赤小豆利水消腫,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頸項僵硬。因此,赤小豆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藥方的整體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四十八侯貼項藥方」主治「小兒五軟」
「五軟」為中醫古代兒科病症,指小兒頭項、口、手、足、肌肉五處軟弱無力,發育遲緩,多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導致氣血虛弱、肝腎虧損所致。此方以外貼頸項為主,配合內服竹茹散,推測其作用在於溫通經絡、散寒祛濕、活血舒筋,改善頭項軟弱無力之症。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邏輯

(一)藥物性味功效

  1. 川烏頭(大辛大熱,有毒)

    • 散寒止痛、祛風除濕,通行十二經。
    • 外用能刺激局部血行,緩解寒濕痺痛。
  2. 白芷(辛溫)

    • 祛風燥濕、通竅止痛,善治頭面諸疾。
    • 與川烏協同增強溫通頭項經絡之效。
  3. 地龍(鹹寒)

    • 通絡活絡、清熱定驚,能緩解肌肉僵硬。
    • 調和川烏、白芷之溫燥,防過熱傷津。
  4. 五靈脂(苦甘溫)

    • 活血散瘀、止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助地龍疏通經絡,促進藥力滲透。
  5. 赤小豆(甘酸平)

    • 利水消腫、解毒散血,外用可緩解腫脹。
    • 與活血藥配伍,助濕濁從外而解。

(二)調劑與用法

  • 生薑自然汁:辛溫散寒,助藥力透皮。
  • 酒調敷:酒性辛熱,行氣活血,增強藥物滲透。
  • 貼項上:直接作用於頸項經絡(如督脈、膀胱經),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三)組方邏輯推衍

此方以溫通為主,兼顧活血通絡

  1. 溫散寒濕:川烏、白芷、生薑祛風寒濕邪,針對「五軟」寒滯筋脈之病機。
  2. 活血通絡:五靈脂、地龍化瘀通絡,改善氣血瘀阻。
  3. 調和藥性:赤小豆制約溫燥之性,防皮膚刺激;地龍寒性反佐,避免過熱。
  4. 外治與內服並行:貼敷局部刺激經絡,配合竹茹散(推測為清熱化痰方)內調,標本兼顧。

(四)治療原理推測

「小兒五軟」頭項無力,可能與頸部肌肉發育不良或氣血不暢相關。此方透過外用溫通活血,促進頸項局部微循環,激發經氣運行,間接調動全身氣血,從而改善「軟弱不用」之狀,屬中醫「外治內效」之法。


(注:全文以繁體中文呈現,符合傳統中醫論述框架。)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白芷、地龍、五靈脂、赤小豆各等分。
上為末。
生薑自然汁與酒同調,貼在項上,更服竹茹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幼兒五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