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龍丹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止痛定驚: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定驚的功效。對於寒性疼痛、風寒濕痹、肢體麻木、心悸失眠等症狀,烏頭可起到溫散寒邪、止痛安神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烏龍丹中除了烏頭,還包含其他藥材,例如川芎、白芷、羌活等,這些藥材具有不同的功效,與烏頭相互配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烏頭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烏龍丹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烏龍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五靈脂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五靈脂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舒緩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烏龍丹中常與其他具有行氣活血功效的藥材配合使用,如川芎、桃仁等,共同發揮止痛作用。
因此,烏龍丹中加入五靈脂,有助於提升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主治功效
烏龍丹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川烏頭(去皮臍):辛、苦,熱;有毒。歸心、肝、腎、脾經。散寒止痛,祛風除濕。
- 五靈脂(不夾石者):甘、溫;歸肝經。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 龍腦(又稱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 麝香:辛,溫;歸心、脾經。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
古籍記載之功效
烏龍丹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風冷凝滯,筋骨疼痛,肢體拘攣,語言蹇澀:見於《雞峰普濟方》。
- 風病癱緩,手足嚲曳,口眼喎斜,語音蹇澀,步履不正:見於《梅師方》、《本草綱目》、《證類本草》、《本草單方》、《醫學入門》。
- 風痹,手足不隨,筋脈攣急:見於《雞峰普濟方》。
- 風寒濕痹,麻木不仁:見於《本草綱目》。
- 跌撲傷閃,及有風邪有瘀血者:《串雅內外編》中庚生按語提及。
治療原理分析
烏龍丹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川烏頭為君藥,大辛大熱,具有強力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之效,可直達病所,祛除痹阻經絡的風寒濕邪。五靈脂活血化瘀,通利血脈,與川烏頭相配,可增強通絡止痛之效。此二味合用,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對於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有良好的療效。
活血化瘀,通暢氣機:五靈脂為臣藥,活血化瘀,有助於疏通經絡中瘀滯的氣血。龍腦、麝香為佐藥,二者皆具開竅醒神、活血通經之效,可進一步增強活血化瘀、通暢氣機的作用。這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以及風邪夾瘀的情況,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溫通經脈,緩解拘攣:川烏頭的溫熱之性,可溫通經脈,緩解因寒邪凝滯、經脈拘急所致的肢體拘攣、口眼喎斜等症狀。
醒神開竅,改善言語:龍腦、麝香具有醒神開竅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風邪上擾清竅所致的語言蹇澀等症狀。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烏龍丹以川烏頭、五靈脂為主藥,配伍龍腦、麝香,具有祛風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溫經通脈、醒神開竅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不仁、屈伸不利、口眼喎斜、語言蹇澀等症,以及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病症。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祛除痹阻經絡的風寒濕邪,活血化瘀,通暢氣機,溫通經脈,醒神開竅。
製法及用法(參考)
古籍記載的製法及用法主要有兩種:
- 水丸:川烏頭、五靈脂等分為末,加入龍腦、麝香研勻,滴水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薑汁研化,次以暖酒調服,一日二服,空心、晚食前服用。(見於多數醫書)
- 蜜丸:川烏頭、五靈脂等分為末,加入龍腦、麝香研勻,蜂蜜煉制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薑汁研化,次以暖酒調服,空心、日二服。(見於《醫學入門》古烏龍丹)
備註
以上只是依據所提供文獻內容進行的分析,並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古方用藥劑量與現今有所差異,使用前仍需諮詢專業中醫師。
傳統服藥法
禹餘糧(炒)、烏賊骨、鹿茸、龍骨、石燕(煅)、阿膠、當歸、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酒醋糊為丸。
每服50丸,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龍丹, 出處:《瘍科選粹》卷七。 組成:烏梅肉、五倍子(取淨),或加硼砂。 主治:諸骨硬,垂危者。
烏龍丹, 出處:《準繩·女科》卷二。 組成:禹餘糧(炒)、烏賊骨、鹿茸、龍骨、石燕(煅)、阿膠、當歸、乾薑各等分。 主治:崩中不止。
烏龍丹, 出處:《雞峰》卷三十。 組成:川烏頭(炮,去皮臍)、五靈脂(不夾石者)各等分。 主治:風冷凝滯,筋骨疼痛,肢體拘攣,語言謇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