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生丸子

萬生丸子

WAN SHENG WA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8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11%
肝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2%
小腸經 2%
心經 2%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萬生丸子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沉香,這主要是因為沉香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獨特的療效和價值。沉香,作為珍貴的香料和藥材,具有行氣止痛、理氣和中的功效,能夠有效地舒緩由於氣滯所引起的不適。它的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脾胃功能,對於消化不良、腹脹或是胸悶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此外,沉香的芳香氣息還能平靜情緒,減輕焦慮,提升心理健康。在萬生丸子的配方中,沉香的添加不僅提升了整體藥效,也增強方劑的協同作用,使各種藥材之間能夠互相增強,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因此,沉香在萬生丸子的組成中,不僅是傳統用藥的延續,更是現代中醫對於身心健康整體調理的體現。

萬生丸子中加入藿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溼解暑: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的功效。對於暑濕之邪引起的發熱、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藿香能有效緩解。
  2. 理氣止痛: 藿香亦能行氣解鬱,對於因氣滯引起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藿香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萬生丸子加入藿香,旨在發揮其化濕解暑、理氣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萬生丸子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燥熱的藥性,以達到以下目的:

  1. 溫陽散寒:丁香性溫,能溫補腎陽,散寒止痛,對於脾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溫胃止嘔:丁香味辛,能行氣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噁心嘔吐有緩解作用。

因此,萬生丸子方劑中加入丁香,能夠溫陽散寒,溫胃止嘔,對於寒性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萬生丸子」方劑中使用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化滯之效。

方劑中加入牽牛子,可能用於治療便祕、積食腹脹等症狀,通過瀉下通便,促進腸道蠕動,排出宿便,改善腸道功能,達到治療目的。但牽牛子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萬生丸子方劑中包含白檀,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 白檀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病症,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芳香闢穢: 白檀氣味芳香,可起到芳香闢穢、醒脾開胃的作用,能改善因熱毒所致的口臭、便祕等症狀,提升藥效的舒適性。

白檀作為萬生丸子中的重要組成成分,發揮着清熱解毒、芳香闢穢的功效,使其在治療熱毒相關疾病方面更顯療效。

萬生丸子方劑中包含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降火: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利濕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文蛤能起到清熱瀉火、滋陰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症狀。

二、利水消腫:文蛤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因水濕停滯導致的腹脹、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文蛤能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水腫,促進排泄。

因此,文蛤在萬生丸子方劑中發揮著滋陰降火、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萬生丸子中加入瞿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消腫:瞿麥性寒,味甘微酸,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萬生丸子作為治療水腫、腹水等症的方劑,加入瞿麥有助於利尿消腫,減少體內水液瀦留。

二、清熱解毒:瞿麥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清熱利濕,對於因熱毒所致的水腫也有較好的療效。萬生丸子中常加入一些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如黃芩、梔子等,與瞿麥共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萬生丸子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胃止嘔: 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胃散寒、理氣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凝滯所致的嘔吐、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草荳蔻可溫中散寒,促進胃腸蠕動,達到止嘔的效果。
  2. 行氣化濕: 草荳蔻亦具行氣化濕的作用,能疏肝理氣,消食化積,對於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草荳蔻能起到行氣化濕、健脾開胃的作用。

因此,萬生丸子中加入草荳蔻,旨在溫胃止嘔,行氣化濕,以達到治療脾胃虛寒、寒濕凝滯、濕濁內阻等症狀的目的。

「萬生丸子」方劑中包含「大戟」的原因,主要在於其峻下逐水之效。

「大戟」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瀉水逐瘀、消腫散結之功效。對於水腫、腹水、胸水、痰飲等病症,可藉由其強力利水作用,將體內積聚的病水排出。

此外,「大戟」亦可通便排毒,對於便祕、腸胃積滯等症,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泄廢物,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因此,「萬生丸子」中加入「大戟」,旨在利用其峻下逐水之力,治療水腫、腹水等病症,並輔以其他藥物,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萬生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婦人妊娠下死胎後」所引發的一系列複雜症狀,主要涉及氣血瘀滯、水濕停聚及臟腑功能失調:

  1. 水腫與氣滯:頭面兩眼腫、肚腫、腳脛細瘦,反映濕濁壅滯於上,兼有氣血不暢(腳脛細瘦可能為氣血不濡養)。
  2. 瘀血與疼痛:胸背疼悶、臍下痛,暗示死胎排出後瘀血內阻,衝任脈絡受損。
  3. 代謝失衡:大便不通(氣滯或熱結)、小便赤澀(濕熱下注),身體枯悴(氣血耗傷)。
  4. 陽氣虛衰:晨起精神尚可(陽氣初生),午後昏沉如醉(陽氣衰微),食飲不多(脾胃虛弱)。

此證屬 「本虛標實」,以氣滯、濕濁、瘀血為標,氣血虧虛為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逐瘀瀉濁,通利三焦

  • 大戟(炙):瀉水逐飲,通利二便,攻下腹中積滯。
  • 牽牛子(炒):瀉下利尿,消腫滿,尤善祛濕熱壅塞。
  • 巴豆(麩炒):峻下寒積,破血排膿,配合膩粉(輕粉)增強瀉下攻毒之力, 針對死胎瘀濁內停
  • 瞿麥:利尿通淋,清熱活血,助濕熱從小便出。

邏輯:此組藥物組合 「通腑瀉濁」,通過大便與小便雙重通路排除瘀血、水濕、濁毒,解決標實之急。

2. 行氣化濕,醒脾和中

  • 沈香、白檀:辛香行氣,溫中止嘔,化解胸腹脹悶。
  • 藿香、丁香、豆蔻:芳香化濕,醒脾開胃,改善「食飲不多、昏沉如醉」之氣機壅滯。
  • 青橘(青皮):破氣疏肝,消積化滯,助氣血運行。

邏輯:氣行則水行,芳香藥物 調暢氣機,促進濕濁運化,同時緩和瀉下藥的峻烈之性。

3. 溫通散結,兼顧護正

  • 海蛤:鹹寒軟堅,化痰散結,可能用於緩解「肚腫」之痰瘀互結。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保護脾胃。
  • 補虛散後續調理:提示本方以攻邪為主, 「攻後必補」 是治療原則。

總治則

「急則治標」,通過 瀉下逐水、行氣活血 清除死胎後的病理產物(瘀血、濕濁),再以補益收功。


三、配伍特點與潛在功效推測

  1. 峻瀉與行氣並用:巴豆、大戟攻逐,配合沈香、檀香行氣, 避免單純瀉下導致氣脫
  2. 芳化與利尿結合:藿香、豆蔻醒脾,瞿麥利尿, 分消濕邪
  3. 攻邪不傷正:煉蜜制丸、忌口五十日,體現對 脾胃氣血恢復的重視

適用擴展:雖原治婦人死胎後諸症,但從藥性推斷,亦可應用於 水腫實證、痰瘀互結之臌脹(需辨證屬實滯者)。

傳統服藥法


沈香2分,藿香2分,丁香2分,青橘2分,牽牛子(炒)2分,白檀1分,海蛤1分,瞿麥1分,豆蔻1分,大戟3分(炙)。
上為末,每一兩藥末,用巴豆5個,於生鐵銚子內麩炒令黃,研如泥,更入膩粉1錢相和,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丸至7丸,粥飲送下。大腸取下。患未愈,隔日更再服之。依前下大小腸惡物後,服補虛散治之愈。
忌生冷、面、鹽、毒物五十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萬生丸子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生丸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川玉集》。 組成:沉香2分,藿香2分,丁香2分,青橘2分,牽牛子(炒)2分,白檀1分,海蛤1分,瞿麥1分,豆蔻1分,大戟3分(炙)。 主治:婦人妊娠、下死胎後,頭面兩眼并腫,腳脛細瘦,胸背疼悶,肚腫,臍下痛,旦晨惺惺,午後四肢無力,昏沉如醉,食飲不多,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身體枯悴。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