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掃疥散方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急,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疥瘡引起的發熱、紅腫、膿皰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殺蟲止癢: 大黃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能抑制疥蟲的繁殖和活動,並能有效止癢,減輕患者的痛苦。
掃疥散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特性:
- 殺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燥,能殺滅疥蟲、陰蝨等寄生蟲,並能止癢,對於疥瘡、陰蝨病等皮膚病具有顯著療效。
- 燥濕止癢: 疥瘡的發生與濕邪有關,蛇牀子能燥濕止癢,有助於去除濕氣,抑制疥蟲的滋生,加速病情的康復。
因此,掃疥散中加入蛇牀子,能有效地殺蟲止癢,去除濕氣,治療疥瘡。
掃疥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疥瘡為皮膚病,多由濕熱毒邪侵襲肌膚而發,伴有劇烈瘙癢。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直接作用於患處,清熱解毒,去除濕熱,並抑制瘙癢。
此外,黃連亦可抑制細菌生長,減少感染,進一步促進疥瘡的癒合。故掃疥散中加入黃連,可有效治療疥瘡,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效果。
掃疥散中加入狗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癢止痛: 狗脊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癢止痛的功效。疥瘡的病因多與風濕、濕熱侵襲肌膚有關,狗脊能有效驅散風濕,減輕瘙癢、疼痛等不適。
- 補肝腎,強筋骨: 狗脊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強筋骨。疥瘡患者常伴有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的表現,狗脊能補益肝腎,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增強抵抗力,促進病竈癒合。
掃疥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可 清熱瀉火,尤其擅長 清下焦濕熱。疥瘡是由疥蟎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常伴有瘙癢、丘疹等症狀,而黃柏的清熱燥濕功效能 抑制疥蟎生長,並 消炎止癢,有助於治療疥瘡。
此外,黃柏還能 殺菌消炎,對於疥瘡引起的繼發感染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成為掃疥散中的重要組成藥材。
掃疥散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殺蟲止癢: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其所含的苦參鹼、苦參素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疥蟲的繁殖和活動,從而達到止癢消疥的效果。
二、清熱解毒:疥瘡患者往往伴隨皮膚紅腫、瘙癢、化膿等症狀,苦參清熱解毒的特性,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掃疥散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基於其殺菌止癢的藥性。
硫磺性溫,具有殺蟲止癢、燥濕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疥蟲的繁殖,並緩解其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此外,硫磺還具有消炎作用,能減少疥蟲引起的炎症反應,促進皮膚的修復。因此,掃疥散中加入硫磺,可有效治療疥瘡,取得良好的療效。
掃疥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疥癬等皮膚病。其組成中包含水銀,主要是因為水銀在古代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並且能夠驅除體內的寒濕及瘀血。水銀能夠通過其獨特的化學特性,滲透皮膚,抑制病原體的生長,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然而,使用水銀的方式亦存在一定的風險。水銀對人體有毒,長期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因此,現代醫學對於使用水銀的方劑持保留態度,並提倡尋找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對於掃疥散的使用,目前多提倡根據現代醫學的理論進行調整,以降低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並使治療更為安全可靠。傳承與創新並行,纔是中醫發展的方向。
掃疥散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具有解毒殺蟲之效,可有效抑制疥蟲滋生,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 燥濕止癢: 疥瘡多因濕熱蘊結而發,雄黃燥濕之力,可驅散濕邪,減輕皮膚濕疹,進一步達到止癢效果。
因此,掃疥散方劑中加入雄黃,不僅可殺滅疥蟲,亦可改善皮膚濕熱之症,達到治療疥瘡的功效。
掃疥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疥癬和皮膚癬病等寄生蟲感染。其中,鉛丹(鉛白)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特殊的治療功效。鉛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鉛,早期中醫認為其具有解毒、消腫的效果,因此被用於疥癬的治療,能夠有效地抑制寄生蟲的生長。
然而,鉛丹的使用在現代醫學中受到質疑,因為鉛是一種重金屬,對人體有毒,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及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儘管傳統中醫在某些方面重視鉛丹的療效,但現代醫學已建議應該謹慎使用、或尋找替代藥材。這顯示了中藥方劑的歷史背景與當代醫療安全之間的辯證關係,強調了傳統與現代醫學之間的相輔相成與矛盾。
掃疥散是一種用於治療疥癬等皮膚病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良好的外用效果,能有效殺滅皮膚上的寄生蟲,特別是疥蟲。同時,輕粉的應用可促進皮膚的癒合,減少因病變而引起的炎症。
輕粉的成分主要是氧化鋅,這種物質具有消炎作用,能夠減少皮膚的瘙癢感與炎症反應,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此外,輕粉的乾燥特性也有助於去除皮膚表面的多餘油脂,防止病變的擴散。整體而言,輕粉在掃疥散中的運用,不僅是為了直接針對病因,還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皮膚狀況及生活品質,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皮膚病的治療中。
掃疥散中包含大風子,主要是利用其殺蟲止癢的功效。大風子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對於疥瘡、風疹、濕疹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大風子還有燥濕的作用,可以幫助祛除濕氣,對於因濕氣引起的皮膚病也有輔助療效。在掃疥散中,大風子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消滅疥蟲、止癢止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疥瘡的目的。
掃疥散中添加木鱉子,主要原因有二:
- 殺蟲止癢: 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殺蟲止癢之功效。其所含的苦味成分能抑制疥蟲等寄生蟲的生長繁殖,並可消炎止癢,緩解皮膚搔癢症狀。
- 清熱解毒: 木鱉子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疥蟲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紅腫、熱痛等炎症,具有消炎止痛之效。
因此,掃疥散中加入木鱉子,可有效殺滅疥蟲,並減輕其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達到治療疥瘡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掃疥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掃疥散主治「諸疥瘡、熱瘡、遍身瘡疖」,其病機與濕熱毒邪蘊結肌膚相關,臨床表現多為皮膚瘙癢、紅腫、滲液或結痂。古代醫家認為疥瘡多由外感風濕熱毒,或內有濕熱蘊積,鬱於肌表而生。此方外用以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燥濕斂瘡為主。
二、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組
- 大黃、黃連、黃柏、苦參:苦寒之性,直折火毒,清解皮膚濕熱瘡毒,並具抗菌消炎之效。
- 雄黃、硫黃:辛溫有毒,傳統用於殺蟲攻毒,尤其針對疥蟲(疥蟎),現代亦證實其具殺蟎、抑菌作用。
殺蟲止癢組
- 蛇床子、大風子、木鱉子:辛溫或苦寒,均具殺蟲止癢之功,針對疥瘡蟎蟲及真菌感染。其中大風子油更為古代治療疥瘡要藥。
- 水銀(輕粉)、輕粉:毒性較強,古法用其殺蟲攻毒,針對頑固疥瘡,但需以茶末或油脂調和減緩刺激性。
燥濕收斂組
- 金毛狗脊、黃丹(鉛丹):外用可收濕斂瘡,減少瘡面滲液,促進癒合。
- 豬脂調敷:作為基質,既能潤膚防裂,又能助藥性滲透,同時緩解部分峻藥的刺激性。
三、方劑邏輯推理
掃疥散以「清熱解毒、殺蟲燥濕」為核心:
- 濕熱並治:苦寒藥(如大黃、黃柏)清熱,配合硫黃、雄黃等辛溫藥,避免過於寒凝,反佐以通散邪毒。
- 標本兼顧:既殺蟲治標(疥蟎),又清熱燥濕治本(濕熱環境),並以收斂藥(黃丹)促進瘡面修復。
- 局部用藥:外用直達病所,避免內服毒性藥(如水銀)之風險,藉油脂賦形增強滲透。
此方體現中醫「祛邪務盡」思想,針對疥瘡蟎蟲及濕熱環境雙重打擊,為古代皮膚外科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大黃5錢,蛇床子5錢,黃連5錢,金毛狗脊5錢,黃柏5錢,苦參5錢(同為極細末),硫黃4錢,水銀(茶末殺之)4錢,雄黃2錢5分,黃丹2錢5分,輕粉1錢,大風子(去殼)5錢,木鱉子(去殼)5錢。
上為細散。
用生豬脂調,洗浴後搽瘡上。此藥宜曬合之,不見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掃疥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大黃5錢,蛇床子5錢,黃連5錢,金毛狗脊5錢,黃柏5錢,苦參5錢(同爲極細末),硫黃4錢,水銀(茶末殺之)4錢,雄黃2錢5分,黃丹2錢5分,輕粉1錢,大風子(去殼)5錢,木鱉子(去殼)5錢。 主治:諸疥瘡,熱瘡,遍身瘡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