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奇功散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原因有二:
一、收斂止血: 密陀僧性寒涼,味甘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奇功散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而密陀僧的收斂作用有助於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二、解毒消腫: 密陀僧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腫痛。奇功散中加入密陀僧,可輔助消炎止痛,加速傷口恢復。
奇功散為一方古籍記載之藥方,其組成複雜而精妙,其中含有無名異,此藥材又稱磁石,性味甘、溫,歸肝、腎經。無名異在奇功散中扮演著調節氣血、安神定驚的角色。根據中醫理論,無名異能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對於治療驚悸、失眠以及腰膝酸軟等症狀有獨到之處。此外,它還具有吸鐵性質,在古代醫學中認為可引導藥力至病所,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在奇功散的配方中,無名異與其他草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其獨特療效,達成扶正祛邪、調和臟腑的目的。
奇功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 消積化痰 的作用。皁莢味苦、辛,性寒,入肺、脾經。其皁苷成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並可潤腸通便,幫助排出體內積滯。同時,皁莢亦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能有效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因此,奇功散中加入皁莢,旨在通過其消積化痰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標。
奇功散中包含乳香,主要是由於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乳香的消腫止痛作用顯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水腫,並緩解疼痛。對於外傷、創傷等引起的腫痛,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奇功散中加入乳香,能夠有效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奇功散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奇功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溫陽散寒:沒藥還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能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寒邪凝滯導致的疼痛也有較好的療效。奇功散中常與其他溫陽散寒藥物配伍,共同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奇功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証治準繩‧瘍醫》記載,奇功散主治「瘰癧、馬刀,頑惡等瘡。」
治療原理分析:
從其組成成分來看,奇功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方中皁莧能清熱利濕,無名異和野糞尖(從上下文推測)能夠解毒消腫。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針對瘰癧、馬刀等瘡瘍的熱毒壅盛之病機,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中乳香、沒藥均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要藥。乳香還能通絡,沒藥還能行氣。二者合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患處的瘀滯狀態,加速腫塊消散,並緩解疼痛。
- 燥濕斂瘡、促進癒合: 密陀僧具有消炎止痛、殺菌消毒的作用,可收斂瘡面,控制感染。
綜合分析:
奇功散的藥物組成針對瘰癧、馬刀等瘡瘍的病因病機,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燥濕斂瘡等功效於一體。諸藥合用,可有效消除腫塊,緩解疼痛,控制感染,促進瘡口癒合。
古文佐證:
- 《証治準繩‧瘍醫》明確指出其主治為「瘰癧、馬刀,頑惡等瘡。」並記載「用清油調勻,漫敷上,濕即乾摻,其功神效。」說明其外用之法及顯著療效。
- 《本草綱目拾遺》中雖未直接說明奇功散主治,但記載了其「解砒霜如神」的功效,以及用柏子殼的記載,暗示其解毒之功,與奇功散治療瘡瘍的功效相符。另有「用柏子殼三錢,炒紅土三錢,同研為末,用雞子清調服,服後作一寒顫即愈,重者不過兩服。」說明有內服的方法。
總結:
奇功散是一首針對瘰癧、馬刀等瘡瘍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燥濕斂瘡等多重作用,達到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野糞尖(乾)1兩,密陀僧半兩,無名異半兩,皂角3錢,乳香3錢,沒藥3錢。
上糞用鹽泥封固,炭火燒之,去泥取出,同藥五味研為末。
加麝香少許,用清油調勻,漫敷上,濕即乾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奇功散, 出處:《玉機微義》卷十五。 組成:野糞尖(乾)1兩,密陀僧半兩,無名異半兩,皂角3錢,乳香3錢,沒藥3錢。 主治:瘰癧馬刀,頑惡等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