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桃仁雄黃膏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藥性。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肺、大腸經。其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態,有助於消腫止痛;潤腸通便之效,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對於一些因血瘀導致的腫痛、積聚、經閉等症狀,桃仁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而其潤腸通便的功效也能配合雄黃的解毒消腫作用,更好地治療瘡瘍腫毒。
桃仁雄黃膏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因蟲咬、濕疹、癬瘡等引起的皮膚病,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解毒消腫: 雄黃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治療因外傷、火燙、毒蟲叮咬等引起的紅腫熱痛。
桃仁雄黃膏中,桃仁能活血化瘀、潤燥滑腸,與雄黃配合,能有效治療皮膚病,並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桃仁雄黃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陰癢」,指女性外陰或陰道瘙癢之症,古稱「陰門瘙癢」或「陰蝕」。中醫認為此症多因濕熱下注、蟲蝕陰中,或肝腎陰虛生風所致。此方以殺蟲止癢為核心,針對「蟲蝕」引發之瘙癢(如寄生蟲或微蟲感染),通過外用局部給藥直接驅蟲解毒。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桃仁(研膏):
- 性味苦甘平,入肝經血分,傳統用於活血化瘀、潤燥通絡。
- 此方取其「潤」之特性,可能作為賦形劑黏附藥末,同時緩和雄黃之燥烈,並藉活血之力助藥性滲透。
- 推測其油脂成分(桃仁含脂肪油)可包裹雄黃,延緩釋放,增強局部作用。
雄黃末:
- 性辛溫有毒,主歸肝、大腸經,具殺蟲、解毒、燥濕之效,為古方治疥癬、蟲癢要藥。
- 雄黃(含硫化砷)對多種寄生蟲及微生物有抑制效果,符合「蟲蝕致癢」之病機。
- 配伍雞肝使用,可能藉其腥味誘蟲(中醫「誘殺」思維),使蟲體接觸藥物後被毒殺。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設計結合「誘引」與「毒殺」雙重機制:
- 載體選擇:雞肝切片質地柔軟、氣味腥膻,古法認為能吸引蟲體攀附吮食,使蟲集中於肝,此時雄黃毒性發揮作用。
- 協同效應:桃仁膏黏附雄黃末於肝片,蟲體食入後受雄黃毒殺,再透過移除肝片(含蟲體與藥)清除病因,達到「蟲去癢止」之效。
四、方劑特點
此方體現中醫「外用導引」思維,以局部用藥直接針對蟲患,避開內服毒性,然其療效基於古法經驗,與現代醫學對陰癢(如黴菌或滴蟲感染)的認知或有差異。
傳統服藥法
桃仁、雄黃末。
桃仁研膏,合雄黃末,雞肝切片,蘸藥納戶中。其蟲一聞肝腥,皆鑽肝內吮食,將肝提出,其病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白帶陰囊搔癢
相同名稱方劑
桃仁雄黃膏, 出處:《金鑑》卷四十九。 組成:桃仁、雄黃末。 主治:陰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