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洗囊濕止癢藥方

TANG XI NANG SHI ZHI YANG YA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腎經 15%
膀胱經 14%
胃經 14%
肝經 13%
心經 9%
肺經 6%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白癬皮]作為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的一味藥材,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白癬皮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囊濕,以及伴隨的瘙癢症狀,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外,白癬皮還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有助於改善囊濕造成的皮膚損傷。

地膚子,味甘,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之效。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地膚子作為主要藥材的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 囊濕常伴隨濕熱之症,地膚子可清泄體內濕熱,改善囊濕引起的潮濕、瘙癢等不適。
  2. 解毒止癢: 地膚子具有解毒止癢功效,可有效緩解囊濕引發的皮膚紅腫、瘙癢、糜爛等症狀,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因此,地膚子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能有效地發揮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囊濕症狀,促進皮膚康復。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燥濕止癢、殺蟲止痛之功效。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蛇牀子主要發揮以下兩個作用:

  1. 燥濕止癢: 蛇牀子能有效去除囊濕帶來的潮濕感,並有效抑制真菌滋生,減輕瘙癢症狀。
  2. 殺蟲止痛: 蛇牀子能殺滅寄生蟲,同時也能緩解囊濕引起的疼痛。

因此,蛇牀子是「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治療囊濕,緩解症狀,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濕止癢:獨活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癢的功效。囊濕常因濕邪侵襲,導致局部瘙癢、紅腫。獨活能驅散濕邪,止癢消腫,有助於改善囊濕症狀。

2. 通經活絡:獨活還能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傷口癒合,加速囊濕的恢復。

因此,獨活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祛風濕止癢,又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全面改善囊濕症狀。

方劑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驅蟲止癢:川楝子味苦性寒,具有驅蟲、殺蟲、止癢的功效。囊濕常伴有蟲咬、濕疹等症狀,川楝子可有效驅除蟲體,減輕瘙癢。

二、清熱燥濕:囊濕多由濕熱蘊結所致,川楝子能清熱燥濕,使濕熱之邪得以消散,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川楝子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可以起到驅蟲止癢、清熱燥濕的雙重作用,幫助改善囊濕症狀。

方劑中使用吳茱萸來治療囊濕止癢,是基於其藥性具有以下兩點特性:

  1. 溫經散寒止癢: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腎經,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濕,對於因寒濕凝滯而導致的囊濕止癢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燥濕止癢: 吳茱萸味辛,具有燥濕止癢作用,能有效去除皮膚表面的濕氣,改善瘙癢症狀。

因此,吳茱萸在治療囊濕止癢的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溫經散寒、燥濕止癢,達到治癒目的。

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溫性及驅寒止癢的功效。

茴香性溫,味辛甘,具有溫腎散寒、理氣止痛、健脾開胃之效。 囊濕常因寒濕侵襲,導致局部瘙癢、疼痛。 茴香溫陽散寒,可驅散寒濕,並能溫經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止癢止痛。 此外,茴香亦有理氣作用,可緩解因寒濕凝滯所致的局部脹痛不適。 因此,在燙洗囊濕藥方中加入茴香,可有效改善囊濕症狀。

花椒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熱止癢: 花椒性溫,具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功效。對於囊濕引起的寒濕凝滯、局部瘙癢,花椒能起到溫熱驅寒,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瘙癢的作用。
  2. 殺菌止癢: 花椒含有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真菌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囊濕病菌的滋生,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緩解瘙癢症狀。

因此,花椒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可有效發揮其溫熱止癢、殺菌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囊濕的目的。

白礬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主要起收斂止癢作用。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其收斂性可 收濕止癢,對於囊濕所致的濕疹、瘙癢,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此外,白礬還有 解毒殺菌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加重。

因此,白礬是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緩解囊濕症狀。

雄黃(As4S4)是一種有毒的礦物藥材,傳統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用於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主要是因為它能有效地抑制皮膚炎症,減輕瘙癢症狀。雄黃中的元素如硫和銻,都對真菌和細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其在處理濕疹、癬病等與濕熱有關的皮膚病方面,能夠提升治療效果。

此外,雄黃也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夠幫助減少皮膚的分泌,進而降低受到刺激的機會。雖然雄黃在使用上必須謹慎,因其具有毒性,但在經過合理配伍和適當劑量下,能夠發揮其療效。因此,在燙洗囊的傳統使用中,雄黃的加入可以增強治療與濕癢相關皮膚問題的效果,但使用時必須嚴格遵循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

中藥方劑「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炎症,止癢消腫: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炎症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囊濕引起的皮膚發炎、紅腫、瘙癢等症狀。
  2. 調和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甘草性味平和,能調和藥性,降低其他藥材的毒性,避免藥物對皮膚造成過度刺激,提高藥方的安全性。

甘草在「燙洗囊濕止癢藥方」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緩解囊濕症狀,促進皮膚康復。

主治功效


燙洗囊濕止癢藥方

組成:

  • **白癬皮:**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
  • **川楝子:**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地膚子:**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蛇牀子:**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 **雄黃:**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

陰囊濕疹,伴隨瘙癢。

用法用量:

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的水,製成藥膏,外用於患處。

注意事項:

  1. 孕婦禁用。
  2. 哺乳期婦女慎用。
  3. 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 外用時注意不要接觸眼睛和粘膜。
  5. 如果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 燙洗囊濕止癢藥方 」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炎止癢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陰囊濕疹,伴隨瘙癢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鮮皮5錢,地膚子5錢,蛇床子5錢,獨活4錢,川楝子4錢,吳茱萸4錢,小茴香5錢,川椒3錢,枯白礬2錢,明雄黃2錢,生甘草3錢。
清熱滲濕,祛風止癢。
上為粗末。
裝布袋內水熬熨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濃度,避免過量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燙洗囊濕止癢藥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白鮮皮5錢,地膚子5錢,蛇床子5錢,獨活4錢,川楝子4錢,吳茱萸4錢,小茴香5錢,川椒3錢,枯白礬2錢,明雄黃2錢,生甘草3錢。 主治:清熱滲濕,祛風止癢。主治:陰囊濕疹,瘙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