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明丸

SHENG M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15%
脾經 14%
腎經 14%
心經 8%
膽經 8%
心包經 8%
胃經 7%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明丸中包含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生明丸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薄荷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
  2. 疏風散寒,止痛消腫:薄荷亦可疏風散寒,止痛消腫。生明丸中可能加入薄荷,是爲了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例如頭痛、關節疼痛等。

總而言之,薄荷在生明丸中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疏風散寒、止痛消腫的作用,幫助治療相關疾病。

生明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痛、頭昏、目眩、月經不調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
  2. 疏散風寒,清熱解表: 川芎還具有一定的解表散寒功效,能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因此,在生明丸中加入川芎,可起到疏散風寒、活血行氣的作用,對於治療頭風、頭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效果。

生明丸方劑中添加砂仁,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作用:

  1. 理氣和胃: 砂仁味辛、性溫,能行氣消脹,溫胃止嘔,對於脾胃虛寒、氣滯不舒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醒脾開胃: 砂仁味辛,具有開胃醒脾的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患者,能有效改善其消化功能。

生明丸中加入砂仁,不僅能理氣和胃,更能醒脾開胃,增強脾胃功能,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生明丸方中包含菊花,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消腫止痛之效。生明丸旨在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腦脹等症狀,而菊花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能清肝明目,改善視力,故方中加入菊花,以增強其清熱明目之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主治功效


生明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分析

生明丸由以下四味中藥組成:

  • 薄荷:性辛、涼,歸肺、肝經。具有散風、解熱、止痛的功效。
  • 川芎:性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
  • 砂仁:性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健脾開胃、行氣安胎的功效。
  • 菊花:性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降火去燥的功效。

古代功效主治

根據《御藥院方》記載,生明丸主治「眼目暴赤,睛痛腫赤」。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及各藥的性味功效,生明丸的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1. 疏風清熱:薄荷與菊花合用,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直達病所,共為君藥。薄荷能清利頭目,疏散風熱,緩解眼部充血;菊花清肝明目,善清頭目之火,二者合用,可有效清除上焦風熱,解除目赤腫痛之源頭。
  2. 活血止痛:川芎為臣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可增強疏風清熱之效,且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減輕眼部充血、腫痛等症狀。
  3. 行氣和中:雖未在古文記載的主治中直接體現,但砂仁作為佐藥,其行氣和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考慮到眼部疾病常與肝氣鬱滯相關,砂仁的加入有助於疏理肝氣,調和脾胃,可從整體上調節氣機,進一步緩解眼部不適。

綜上所述,生明丸以疏風清熱為主,兼以活血止痛,行氣和中,藥物配伍精當,針對「眼目暴赤,睛痛腫赤」的病機,從多方面入手,達到標本兼顧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7錢半,川芎7錢半,縮砂仁半兩,甘菊花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2兩作15丸。
每服1-2丸,細嚼溫水送下;噙化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涼,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生明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薄荷葉7錢半,川芎7錢半,縮砂仁半兩,甘菊花半兩。 主治:眼目暴赤,睛痛腫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