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洲醫話

《柳洲醫話》是清代名醫魏之琇所著醫學筆記,然而根據書前的序言所載,此書並非魏氏本意下的最終定本,而是後學王士雄從魏之琇輯錄的《續名醫類案》六十卷中,將其附帶的「按語」獨立輯錄成書,名為《柳洲醫話》。此舉是為了在魏氏原書(《續名醫類案》)因編次問題未能付梓前,先將其寶貴的臨床心得與理論觀點呈現於世,可謂「以示一斑」。王士雄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冬十一月完成此輯錄,因此書的實際成書時間為此。

本書內容主要包含「序」、「按語八十五條」及「附方」兩大部分(雖然目錄標示按語為八十五條,但提供的文本中按語散見於不同章節,實際條數需核對完整版本,但提供的部分已足以窺其思想)。

《柳洲醫話》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其「按語」部分。這些按語是魏之琇在整理前人醫案時,針對特定醫案、病證、治法或醫家觀點所發表的評論與見解。透過這些評論,我們可以深入了解魏之琇的醫學思想、臨床經驗以及他對當時醫學界的批判與反思。

在按語中,魏之琇(以及編者王士雄加入的「雄按」)廣泛討論了傷寒、溫病、雜病等多個領域的問題。其中,對於傷寒證的討論佔有相當比重,涉及病邪傳變、診斷要點及治療策略。例如,他指出「傷寒邪結陽明,發為狂熱,猶是宿食,宜吐之」,並由王士雄補充「凡下之不通而死者,多此類也」,強調了陽明實證中辨別積食與燥糞的重要性及吐法的運用。他又提到「傷寒初愈,臟腑猶多熱毒,時師不察,驟投參、耆、朮附溫補,其遺患可勝言哉」,警示濫用溫補的危害,並推崇《寓意草》的傷寒善後法。這些按語不僅是對個別醫案的點評,更是對一類病證或治療原則的提綱挈領式總結,充滿了臨床指導意義。

書中最為突出且反覆強調的主題之一,是對「真陰不足」體質在清代普遍性的認識,以及對當時醫界濫用溫補藥物(如參、耆、朮、附、桂、附等)的批判。魏之琇尖銳地指出,許多病人「類多真陰不足。上盛下虛者,十居九焉」,對於這類病人,「即遇內傷外感之證,投之輒增劇」。他認為這是由於時代稟賦與古人不同所致,並非古方(如補中益氣湯)本身錯誤,而是後人誤讀誤用。王士雄在「雄按」中更是火力全開,直指「今人明知其陰虛,而放肆用桂、附者,皆效景岳之尤也」、「不知療病,但欲補虛,舉國若狂,誰為喚醒」、「時師輒以桂、附、乾薑治陰虛狂躁,益非魏君所能逆料矣」、「陰虛人誤服補中益氣,往往暴脫」。這些按語強烈地表達了魏之琇(和王士雄)對當時醫學趨勢,特別是受張景岳溫補思想影響下的濫用溫熱藥物的憂慮與反對,力主「救陰為主」、「滋補真陰」,強調「龍雷之火,總因陽亢,宜滋補真陰」。這反映了清代醫學在溫補、滋陰、各家學說融合與爭鳴背景下的重要學術爭論,也顯示了魏氏在當時力挽狂瀾、糾正時弊的醫者責任感。

按語中還討論了多種病機與診斷要點,如邪熱甚則正餒、內真寒而外假熱與內真熱而外假寒的辨識、房勞外感、肝腎之氣上浮(龍雷之火)、肝火生痰、驚入心與驚傳肝的區別、肝火作暈等。這些都體現了魏之琇對病機變化的精細觀察與深入思考,並常與經典(如《內經》)及前賢(如葉天士、喻嘉言、張子和等)的理論相印證或辯駁。他強調辨證論治,如治肝火作暈,提出用一氣湯加左金,便是結合具體病機制方遣藥的範例。

「附方」部分則提供了多則「簡妙愈病之方」,涵蓋了從常見的瘧疾、痢疾、咳喘、頭痛、出血到較為特殊的屍勞、倒睫、鼻瘜、蛀牙等多種病症。這些方劑來源廣泛,既有藥物內服外用,也有非藥物療法甚至祝由術(如咒棗治瘧),藥物組成或簡單(如單用蔗汁、甜瓜),或結合動植物礦物(如烏梅、胡黃連、伏龍肝、石首魚、熟栝蔞、牛乳、蚌粉、硃砂、赤金、蒜、麻油、苦竹茹、赤小豆、驢騾蹄甲、豬膽、豬肺、蓖麻仁、木鱉子、瓜蒂、細辛、絲瓜藤、羊脂、黑豆、皂角等),體現了傳統醫學在民間及臨床中累積的豐富經驗與多樣化的治療手段。雖然方劑的科學原理有待現代研究,但它們作為歷史文獻,反映了當時人們應對疾病的方式與智慧。王士雄對其中祝由術的按語「必邪已漸衰,始能有效」也體現了編者的審慎態度,暗示了這類方法的局限性或心理因素。

總而言之,《柳洲醫話》作為魏之琇《續名醫類案》的附帶心得輯錄,並非一部系統性的醫學著作,但它通過一系列精煉的按語和實用的附方,生動地展現了清代名醫魏之琇的臨床洞見和學術立場。其最大的特色在於魏氏對當時醫學時弊,特別是溫補氾濫、忽略「真陰不足」體質的深刻批判,以及他對辨證論治、救陰培本思想的強調。王士雄的編纂工作和個人的「雄按」則進一步豐富了本書的層次,使其成為一部承載醫學傳承、學術爭鳴與臨床智慧的寶貴文獻。它不僅是研究魏之琇醫學思想的第一手資料,也是了解清代醫學發展面貌、探究中醫學在不同歷史時期如何應對疾病譜變化及學術流派爭議的重要參考。雖然本書篇幅相對較小,卻是管窺魏氏乃至當時醫界精華的窗口,對後世醫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與啟示。透過對本書的研讀,讀者可以體會到優秀中醫不拘泥於書本,而是勇於結合臨床實際、批判性地繼承前人經驗、並不斷發展創新以適應時代需求的治學精神。


按語八十五條 (1)

按語八十五條 (2)

按語八十五條 (3)

按語八十五條 (4)

按語八十五條 (5)

按語八十五條 (6)

按語八十五條 (7)

附方 (1)

附方 (2)

附方 (3)

附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