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洲醫話》~ 按語八十五條 (6)
按語八十五條 (6)
1. 按語八十五條
馮氏治崔姓風秘證,亦陰虛陽越之病,甚則為類中,其治法亦大醇而小疵耳。至云陰伏於內,逼陽於外,亦與景岳治朱太夫人謂為陰證,同一模糊,蓋緣風秘一條,人多不講也。
傷寒瘧痢之後患悶結者,皆由攻下表散失宜所致。究其由,則皆血燥為病。至若風秘一證,其病本由燥火生風,醫者昧於風字,動用風藥,死者已矣。存者幸鑑之。
雄按:凡內風為病,不論何證,皆忌風藥。醫不知風有內外之殊,以致動手便錯。
觀醫通載婦科鄭青山憤喜交集,因而發狂一事,業醫者亦可憐哉。有志之士,慎勿為此。彼云不可不知醫者,非聖人之言也。
凡心腹痛而唇紅吐白沫者,或好啖者,多屬蟲證。
陰虛火盛之人,初服桂、附、薑、萸等燥熱剛藥,始則甚得其力,所謂劫治也。昧不知止,久而決裂,莫可挽回,余目擊其敝者,數十人矣。
二便俱從前陰出者,宜集靈膏,重用人參以補肺而潤腸。蓋肺與大腸相表裡而主氣,又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得養,斯大腸之燥可清,又得枸杞、二冬以滋其血槁,然後故道可復,而清濁自分矣。
近時專科及庸手,治產後一以燥熱溫補為事,殺人如麻。
雄按:非獨產後也,如嘔吐泄瀉,瘧痢哮喘,痿痹腫脹,痰飲腹痛,疝瘕諸證,粗工無不悉指為寒,而不知其屬熱者多也。
馮楚瞻之媳,胎前多服八味丸,所以生子百日內即患癘證。
產後惡露不下有二,一則瘀滯宜行,一則血虛宜補。
肝火病其狀如瘧,蓋膽為肝府,肝病則膽亦病矣。
產後病多屬陰虛,治必養營。若氣血兼補,雜以薑、附剛劑,非耽延時日,即貽病者後患,臨證者審之。
火極似水,乃物極必反之候。凡患此,為燥熱溫補所殺者多矣,哀哉!
立齋謂產後陰氣大虛,正喜亡陽與陰齊等,云可勿藥而愈,此正薛氏生平不能峻用養陰之缺處也。馮楚瞻治一產後頭汗證,拘泥薛法而不與藥,致病家屬之庸手而敗,是守而未化之過也。
雄按:陰虛不敢救陰,亦泥於產後宜溫之俗說,乃云正喜亡陽,是何言耶?非僅缺處,直是謬論,無怪乎徐洄溪以薛氏為庸醫之首也。
患痘腰痛,曾有房事者,最稱難治。余謂以大劑左歸飲與之,必有可挽。
醫學無真知而參末議,最能誤人,智者慎之。
麻疹之發,本諸肺胃。治之但宜松透,一切風燥寒熱之劑,不可入也。余常遇表散過甚,綿延不已者,一以生地、杞子、地骨、麥冬、婁仁、沙參等味,三四劑必嗽止熱退而安。若呂東莊之用桂、附,因其苦寒過劑,故處方如是,非可一切試之也。
病危之家,親賓滿座,議論紛紜,徒亂人意,不可不知。余嘗診一兒,見其左掌拳曲,詢其由,乃小時患驚搐,為母抱持太急,病愈手遂不能伸舒,若初起即以大劑滋肝腎真陰與之,必能伸舒如故。惜世無知者。
白話文:
按語八十五條
馮氏治療崔姓的風秘症,也是陰虛陽亢的病症,嚴重時會類似中風,其治療方法雖大致正確,但也有一些小瑕疵。他說陰氣鬱結於內,逼迫陽氣於外,這與張景岳治療朱太夫人的陰證說法,同樣模糊不清,主要原因是風秘這種病症,很多人都不深入研究。
傷寒、瘧疾、痢疾之後出現悶脹積結的,都是因為攻下、表散治療失當造成的。究其原因,都是血燥所致。至於風秘這種病症,其病根在於燥火生風,醫生不明瞭「風」字的涵義,就亂用風藥,結果導致病人死亡的已經死了,活著的要引以為戒。
(雄按:凡是內風引起的病症,不論是什麼症狀,都忌諱使用風藥。醫生不懂得風有內外之分,出手就容易出錯。)
《觀醫通載》記載婦科醫生鄭青山因憤怒和喜悅交集而發狂的事,從事醫業的人也應該引以為戒。有志於醫術的人,要謹慎避免這種情況。他說不懂醫術不可,這可不是聖人的話。
凡是心腹疼痛,嘴唇紅潤,吐白沫,或者喜歡吃東西的,大多是蟲症。
陰虛火旺的人,一開始服用桂枝、附子、生薑、吳茱萸等燥熱峻猛的藥物,起初效果很好,所謂的「劫治」也。但不懂得適可而止,時間久了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我親眼見到這樣情況的人,已經有幾十個了。
大小便都從陰道流出的,宜用集靈膏,大量使用人參來補益肺氣,潤滑腸道。因為肺和大腸相表裡,又主氣,肺是相傅之官,主宰著人體的調節功能。肺得到滋養,大腸的燥熱就可以清除,再用枸杞、二冬等藥物滋養枯竭的血液,然後就能恢復正常,清濁自然分開。
近來專科醫生和庸醫,治療產後都用燥熱溫補的方法,殺害了不少人。
(雄按:不只是產後,像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哮喘、痿痹、腫脹、痰飲、腹痛、疝氣、瘕積等病症,粗心的醫生都一概認為是寒症,卻不知道其中很多是熱症。)
馮楚瞻的媳婦,懷孕前服用很多八味丸,所以孩子出生一百天內就患上了癘疾。
產後惡露不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瘀血阻滯,需要活血化瘀;一種是血虛,需要補血。
肝火旺盛,症狀像瘧疾,因為膽是肝的府庫,肝病則膽也病。
產後疾病大多屬於陰虛,治療一定要滋養營氣。如果同時補氣血,再加用生薑、附子等峻猛藥物,不是延誤病情,就是留下後患,臨床醫生要仔細考慮。
火到極點就似水,這是物極必反的現象。凡是患這種病的,大多是被燥熱溫補的方法治死的,可悲啊!
立齋說產後陰氣大虛,正好是亡陽與陰氣相等的狀態,說可以不用藥而自愈,這就是薛氏生平不能峻用養陰藥物的缺點所在。馮楚瞻治療一個產後頭汗的病人,拘泥於薛氏的療法而不給藥,導致病人被庸醫治壞,這是墨守成規而不創新的錯誤。
(雄按:陰虛不敢救陰,也是受產後宜溫的俗說影響,竟然說正好是亡陽,這是什麼話?不只是缺點,簡直是謬論,難怪徐洄溪把薛氏列為庸醫之首。)
患痘瘡腰痛,而且有過房事的,最難治療。我認為用大劑量的左歸飲治療,一定能挽救。
醫學沒有真知灼見,而只議論枝節末節,最容易誤人,聰明的人要謹慎。
麻疹的發病,根源在肺胃。治療只要疏通氣機,一切風燥寒熱的藥物,都不能使用。我經常遇到表散過度,病情綿延不愈的,就用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麥冬、五味子、沙參等藥物,三、四劑就能止咳、退熱,病情就會好轉。像呂東莊用桂枝、附子,是因為他用苦寒藥物過度,所以處方如此,不能照搬照抄。
病人病情危重,親朋好友圍坐議論紛紛,只會擾亂人的心神,這是需要注意的。我曾經診治一個小孩,看到他的左掌拳曲,詢問原因,原來小時候患過驚厥,母親抱得太緊,病癒後手就伸展不開了,如果剛開始就用大劑量滋養肝腎真陰的藥物治療,一定能恢復如初。可惜世上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