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翳膜」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翳膜

翳膜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眼科疾病,主要表現為眼瞼內側或外側出現一層白色膜狀物,遮蓋部分或全部角膜,影響視力。

翳膜的病因多為外感風熱、內傷肝火、脾虛濕盛等,臨床上可分為風熱翳膜、肝火翳膜、脾虛濕盛翳膜等類型。

風熱翳膜多見於外感風熱,症狀主要表現為眼瞼內側或外側出現一層白色膜狀物,膜質較薄,輕度遮蓋角膜,伴有眼部充血、流淚、畏光等症狀。

肝火翳膜多見於肝火上炎,症狀主要表現為眼瞼內側或外側出現一層黃色膜狀物,膜質較厚,嚴重遮蓋角膜,伴有眼部紅腫、疼痛、視力下降等症狀。

脾虛濕盛翳膜多見於脾虛濕盛,症狀主要表現為眼瞼內側或外側出現一層白色或灰色膜狀物,膜質較厚,伴有眼部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

翳膜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清肝明目、健脾利濕為主。常用方藥有銀翹散、牛黃清肝丸、三黃片、二陳湯等。

翳膜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眼部衛生,避免眼部感染。
  • 避免風吹日晒,避免眼睛疲勞。
  •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眼部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甘草湯

  • 1.《驗方新編》:「一眼科七十二症:腫病,將耳上角針刺血出貼之;星障翳膜、拳毛倒睫,迎風流淚等症,卷條左患塞左、右患塞右鼻孔中,常飲甘草湯。一牙痛貼牙上。一喉嚨三十六症:單蛾、雙蛾、喉閉、喉風俱貼喉上,口含甘草水。如要速效,開水送服七丸,不可飲甘草水。一咳嗽、哮喘、吐痰,貼前後胸,勿吞服。
  • 2.《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一治眼科七十二症。腫病,將耳上角針刺血出貼上。星障翳膜,捲毛倒睫,迎風流淚等症,左患塞左鼻孔,右患塞右鼻孔,卷條塞之,常服甘草湯。

二妙散

  • 1.《慈幼新書》:「_二妙散_,大人翳膜血絲俱治。

瀉白散

  • 1.《銀海指南》:「_五味瀉白散_,治風熱翳膜血筋,一切肺熱外障。

瀉青丸

  • 1.《原機啟微》:「海藏云:東垣先生治斑後風熱毒,翳膜氣障遮睛,以瀉青丸治之大效。初覺,易治。《保命集》云:非斑後翳膜,亦能治之,瀉青丸減大黃一半用之。(以上方見《醫學綱目》)
  • 2.《証治準繩‧雜病》:「便不硬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癍湯主之。海藏云:東垣先生治癍後風熱毒,翳膜氣暈遮睛,以瀉青丸子瀉之大效,初覺易治。余詳見痘疹門。
  • 3.《小兒藥證直訣》:「學海案:「聚珍本」方後附錄云,王海藏斑疹改誤云,東垣先生治斑後風熱毒,翳膜氣暈遮睛,以此劑瀉之,大效。初覺易治。
  • 4.《原機啓微》:「海藏云:東垣先生治斑後風熱毒,翳膜氣障遮睛,以瀉青丸治之大效。初覺,易治。《保命集》云:非斑後翳膜,亦能治之,瀉青丸減大黃一半用之。(以上方見《醫學綱目》)

洗肝散

  • 1.《眼科闡微》:「睛有翳膜,加蟬蛻、白蒺藜。
  • 2.《痘疹心法要訣》:「目病之由風熱成,痘毒火鬱上攻睛,赤腫澀痛洗肝散,翳膜遮睛龍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