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鼻為肺竅,一有風寒停滯,則氣道壅塞,津液不收,流為濁涕。若冷結不散,久乃不聞香臭,辛夷散治之。有風寒挾熱者,則鼻乾不眠。又有乳母臥時,鼻中出息,吹著兒囟,亦令鼻塞,不能飲乳,開關散治之。

白話文:

鼻子是肺的出入口,一旦風寒之邪停留在這裡,就會導致呼吸道閉塞,津液不能吸收,而變成濁鼻涕。如果風寒引起的感冒長期不治癒,時間久了就會聞不到香臭,這時可用辛夷散來治療。如果有風寒同時夾雜著熱邪,就會出現鼻子乾涸不眠的症狀。還有一種情況,是乳母在睡覺時,鼻中吐出的氣息吹到嬰兒的前囟門,也會導致嬰兒鼻塞,不能吃奶,這種情況可以用開關散來治療。

鼻淵有二症,風入膽中,移熱於腦,腦尋竅於鼻而出涕,濃而臭為實熱症,當歸湯治之,鼻流不臭清涕,經年不瘥,為肺氣虛寒之候,治宜石首魚腦湯。又有鬱火不宣,門戶閉塞,稠黏濁涕,或硬或黃,不嚏則脹悶難忍,嚏則鼻梁疼痛,須加味逍遙散治之。

辛夷散

白話文:

鼻淵有兩種病症。第一種是風氣進入膽經,熱氣轉移到腦部,腦氣從鼻子孔竅而出,流出濃稠而帶有臭味的鼻涕,這是實熱症,用當歸湯來治療。第二種是鼻涕清澈無臭,長期不癒,這是肺氣虛寒之症,宜用石首魚腦湯來治療。另外,還有一種鼻淵是鬱火不宣,鼻竅閉塞,流出黏稠濁涕,鼻涕有時是硬的,有時是黃色的,不打噴嚏時就覺得脹悶難忍,打噴嚏時鼻樑疼痛,需要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

白芷,川芎,細辛,藁本,辛夷,木通,升麻,防風,甘草

開關散

白話文:

白芷、川芎、細辛、藁本、辛夷、木通、升麻、防風、甘草,這些藥材合在一起,製成一種叫做「開關散」的藥方。

香附,川芎,荊芥穗,細辛葉,白殭蠶,皂角(燒存性各等分)

白話文:

香附、川芎、荊芥穗、細辛葉、白殭蠶、皁角(均燒存性,各等分)。

為末,用生蔥白同搗成膏,紅絹包固,臥時貼囟門上。

當歸湯

白話文:

將藥搗成粉末,用生蔥白一起搗成膏狀,用紅色絹布包好,睡覺時貼在囟門上。

當歸(五錢),元參(三錢),辛夷(一錢),炒梔(八分),貝母(五分),柴胡(三分)

石首魚腦湯

白話文:

當歸(25克),元參(15克),辛夷(5克),炒梔(4克),貝母(2.5克),柴胡(1.5克)。

訶子,甘草(各一錢),荊芥,細辛,人參(各五分),桔梗(二錢),石首魚腦骨(五錢,煅存性)

為末,將上件煎好,去渣,入末,再煎一二沸服。

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 訶子:一種中藥,有止瀉、健脾、祛濕的功效。

  • 甘草:一種中藥,有補益脾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 荊芥:一種中藥,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

  • 細辛:一種中藥,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 人參:一種中藥,有補氣固脫、益氣補元的功效。

  • 桔梗:一種中藥,有宣肺止咳、祛痰散結的功效。

  • 石首魚腦骨:一種中藥,有補益頭目、安神定驚的功效。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陳皮,柴胡,桔梗,黃芩,白芷,半夏

白話文: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白芍:**養血調經、柔肝緩中止痛。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白芷:**祛風通竅、止痛止咳。

  • **半夏:**燥濕化痰、止嘔止吐。

2.

囟陷者,血氣虛弱,不能上衝腦髓,或因泄利下陷,不得平滿,總以狗頭骨炙黃為末,入雞子清調敷之。

白話文:

囟門凹陷的人,是血氣虛弱,不能上升到腦髓,或者因為腹瀉而導致下陷,不能平滿,可以用狗頭骨煅燒成黃色粉末,加入雞蛋清調和後敷上。

囟填者,乳哺不調,致傷寒熱,逆氣衝填,突然高起,毛髮短黃,顫惕自汗,寒氣則牢硬不已,熱氣則柔軟不支,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兼調其氣,而折其逆,自無不愈。

白話文:

囟門閉合不全者,是因哺乳不調,導致傷寒熱症,逆氣衝填,突然隆起,毛髮短黃,顫抖自汗,若是寒氣則堅硬不已,若是熱氣則柔軟無力,遇到寒證的就要溫熱治療,遇到熱證的就要清涼治療,同時調理氣機,抑制其逆氣,自然都能痊癒。

囟解者,小兒年大,頭縫開解不合,由腎氣不足,腦髓空虛,如樹無根,豈堪培養。斯時也,惟以六味地黃,加龜板為丸,空心溫水服之,外用防風、柏子仁去油為末,乳汁調塗,或以華陰細辛、肉桂、乾薑為末,乳汁調敷,亦多有效。

六味丸

白話文:

囟門閉合不全的情況,多發生於兒童年紀較大時,由於腎氣不足,腦髓空虛,就像樹木沒有根一樣,難以培養茁壯。治療時應該以六味地黃丸加龜板為丸,空腹時以溫水服用。外用防風和柏子仁,去油研磨成粉末,加入乳汁調和後塗抹在患處。或者也可以使用華陰細辛、肉桂和乾薑研磨成粉末,加入乳汁調和後敷在患處,通常都有不錯的效果。

地黃(八兩),山萸肉,山藥(各四兩),茯苓,澤瀉,丹皮(各三兩)

白話文:

地黃(320公克),山萸肉、山藥(各160公克),茯苓、澤瀉、丹皮(各120公克)

程格思曰:張仲景原方,有桂、附各一兩,名八味丸,錢氏謂小兒稚陽,無補陽之理,故去桂、附治之。近世俗醫,並六味亦不敢與小兒服矣。

白話文:

程格思說:張仲景的原方,有肉桂、附子各一兩,名叫八味丸,錢乙認為小兒稚陽,沒有補陽的道理,所以去除肉桂和附子來治療。近世俗醫連六味丸也不敢給小兒服用。

3.

滯頤者,脾胃虛冷,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不能收約,大宜溫脾,薑朮散主之,或八仙糕。加木香、白蔻仁亦妙。

薑朮散

白話文:

滯頤,是脾胃虛寒,口水流出而沾滿下巴,無法收回。需要溫暖脾胃,用薑朮散主治,或者用八仙糕。加入木香、白蔻仁也很有效。

半夏,木香(各五錢),川白薑,白朮,青皮,陳皮(各二錢五分)

糕糊丸,麻子大,一歲十丸,米飲下。

八仙糕

白話文:

半夏、木香(各 30 公克),川白薑、白朮、青皮、陳皮(各 15 公克)。

人參(五錢),苡仁,芡實,山藥,茯苓,蓮肉(各四兩),白米粉(五升),白洋糖(任用)

白話文:

五錢人參,四兩苡仁、芡實、山藥、茯苓、蓮肉,五升白米粉,適量白砂糖。

4.

臍為有生之蒂,內通臟腑,偶或汁出,或赤腫,或生瘡,俱為風濕相乘,當用白石脂末焙,出火氣敷之,日三度,或油發灰敷,或當歸末敷,或蝦蟆灰敷,亦可。

白話文:

臍是連接生命與胎盤的部位,內部與臟腑相通,偶爾會滲出液體,或出現紅腫、生瘡等症狀,這些問題大多是因爲風濕共同造成。可以用白石脂磨成粉末,以火烤過後敷在患處,每日三次。也可以用油髮灰敷、當歸末敷或蟾蜍灰敷來治療。

安臍散

瓜蒂,南星,白斂,赤小豆

斷臍時,以四藥等分為末,每三錢,用芭蕉自然汁,調塗四傍,能去濕固氣。

白話文:

瓜蒂、南星、白斂、赤小豆,在斷臍時,將這四種藥物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用芭蕉自然流出的汁液調勻後,塗抹在四周,可以去除濕氣、鞏固氣力。

王介庭曰:斷臍時,以蘄艾為捻子,香油浸濕,燒臍帶至焦方斷,斷後用軟帛厚棉裹束,每日看之,勿令兒尿浸潤。可以預防臍風。

白話文:

王介庭說:嬰兒出生後剪斷臍帶時,使用蘄艾草捻成絨子,用香油浸濕後,燃燒臍帶燒到焦黃才剪斷。剪斷後用柔軟的布和厚厚的棉花包裹固定,每天都要檢查,不要讓嬰兒的尿浸潤到臍帶傷口處。這樣可以預防臍風。

楊涵一曰:臍帶落下,放新瓦上,煅存性,碾細,每一分,用飛過硃砂五釐和勻,外以黃連、當歸、生地煎汁,調成稀糊,搽乳上,與兒吮吃,一日令盡,次日撻下黑糞,可免痘密,且無瘡痕。

白話文:

楊涵一說:臍帶脫落後,放在新的瓦片上燒製,保留其功效,研磨成細末,每份藥粉中加入炒過的硃砂五釐,研勻混和。再用黃連、當歸和生地黃煎煮成汁,與藥粉調成稀糊狀,塗在乳房上,讓嬰兒吮吸吃入,一天之內要餵完。第二天,嬰兒會排出黑色的糞便,這樣可以避免出痘密集,也不會留下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