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十二 (6)
卷十二 (6)
1. 痘家應用藥性(雜症附)
治痘中風熱不退,頭目不清,亦治中風失音。
牛黃(味苦氣寒)
解心家火毒,驚熱狂亂髮癍。然必痘色紫赤者可用,灰白者不宜。
琥珀(味甘氣平,屬陽)
治痘驚痰熱,鬼魅侵臨。
胡麻(味甘氣平)
治痘瘡潰爛。
風病人蒸曬久服,令步履端正,語言不蹇。
烏藥(味辛氣溫)
治膀胱冷氣相沖,天行疫瘴為祟,亦能殺蟲化積。
馬齒莧(味酸氣寒性滑)
起痘中盤陷,祛痘後牙疳。
山慈菇(味甘辛氣平)
解毒。
癰疽疔腫,酒煎服,瘰癧瘡瘍醋拌塗。治毒蛇狂犬之傷,敷粉滓癍䵟之面。
白芨(味苦氣微寒)
排膿。
主肺傷吐血。
草龍膽(味苦澀氣大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
涼血明目,消赤腫疼痛。
治驚悸,殺腸中小蟲,清下焦濕火。
茅根(味甘氣寒)
止消渴,去瘀血,利小便。掘取新者,搗爛絞汁用。
茅針能潰癰,服一針潰一孔,兩針潰兩孔。
兔糞(味甘氣平)
為丸去翳。
甘菊花(味苦甘氣平寒)
草決明(味鹹苦氣平微寒)
蜜蒙花(味甘氣平微寒)
夜明砂(味苦酸氣平微寒)
痘後眼中赤澀,眵淚羞明者,備用之。
菊花主胸中熱,去頭面風。
夜明砂燒灰酒服,能下腹中死胎,研末拌飯中,能治小兒無辜疳積。
燈心(味苦氣微寒)
淡竹葉(味辛甘氣涼)
熱症引導之功。
燈心燒灰吹喉痹,塗乳治夜啼。
竹葉通小便,解心煩。
陳倉米(味甘鹹酸氣溫)
治眼珠吊白,除煩渴,開胃氣,止瀉痢。
糯米(味甘氣平微寒)
助胃調元。
黃豆(味甘氣平)
行漿。
神麯(味甘氣溫)
麥芽(味甘鹹氣溫)
消食健脾。
生豆腐(味甘氣平微寒)
敷餘毒發腫。
生薑(味辛氣微溫,氣味俱輕,陽也)
和中發表,開胃止嘔。
薑汁最能豁痰,中症與霍亂並用。
明硃砂(味甘氣微寒)
消手足癰瘍,定神魂驚悸。
金錢花(味甘氣溫)
消痘癰腫痛,止血痢寬膨。
雞冠血(味甘辛氣微溫)
人乳(味甘氣平)
行漿妙品。
雞屬巽風,故冠血能發痘瘡,通乳汁,塗口喎。
酒(味苦甘辛氣大熱)
發痘破結。
蜜(味甘氣平)
止痛,解毒,潤燥。
伏龍肝(味甘氣微溫)
消痘癰,止吐瀉。
童便(味鹹氣寒)
治天行疫毒,吐血狂亂。
金汁(味苦氣寒)
痘瘡血熱,紫黑焦枯,發狂、發癍、發疔均治。
紫雪(味苦鹹氣厚大寒,善降)
紫雪以硝為質,以金為氣,痘有天行疫毒者宜之,余用不及金汁,醫者往往殺人。更有持此以治慢驚,其罪尤不可深究矣。
白話文:
痘疹應用藥物(兼論其他雜症)
治療痘疹時出現中風、發熱不退、頭腦不清的狀況,也可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失聲。
牛黃(味苦,性寒)
能解心火毒,治療驚熱、狂躁、發斑疹。但必須痘疹呈紫紅色時才適用,若呈灰白色則不宜使用。
琥珀(味甘,性平,屬陽)
治療痘疹引起的驚嚇、痰熱、鬼魅侵擾。
胡麻(味甘,性平)
治療痘瘡潰爛。
風病患者長期服用,可以使走路平穩,說話不口吃。
烏藥(味辛,性溫)
治療膀胱受寒氣衝擊,以及時疫引起的疾病,也能殺蟲、化解積滯。
馬齒莧(味酸,性寒滑)
可使痘瘡由陷下隆起,也能治療痘疹後的牙齦疾病。
山慈菇(味甘辛,性平)
可解毒。
對於癰、疽、疔、腫,可煎酒服用;對於瘰癧、瘡瘍,可搗碎用醋調和塗抹;還能治療毒蛇、狂犬咬傷,並可將其粉末塗於皮膚斑點或色素沉澱處。
白芨(味苦,性微寒)
有排膿的作用。
主要治療肺部損傷引起的咯血。
草龍膽(味苦澀,性大寒,氣味濃重且下沉,屬陰)
能涼血、明目、消除紅腫疼痛。
治療驚悸,殺腸道寄生蟲,清除下焦濕熱。
茅根(味甘,性寒)
可止渴、去除瘀血、利小便。應選用新鮮的,搗爛絞汁服用。
茅針能使癰瘡潰破,服用一根能使一個孔道破潰,兩根則能使兩個孔道破潰。
兔糞(味甘,性平)
可製成藥丸,去除眼翳。
甘菊花(味苦甘,性平寒) 草決明(味鹹苦,性平微寒) 蜜蒙花(味甘,性平微寒) 夜明砂(味苦酸,性平微寒)
痘疹後眼睛出現紅腫、澀痛、多淚、怕光等症狀時,可使用這些藥物。
菊花主要治療胸中熱,並可去除頭面部的風邪。
夜明砂燒成灰後用酒送服,能使腹中死胎排出;磨成粉拌入飯中,能治療小兒無故出現的疳積。
燈心草(味苦,性微寒) 淡竹葉(味辛甘,性涼)
能引導熱症。
燈心草燒成灰吹入喉嚨,能治療喉痹;塗在乳房上能治療嬰兒夜啼。
竹葉能通利小便,解除心中煩躁。
陳倉米(味甘鹹酸,性溫)
可治療眼珠上翻、白眼突出,能消除煩渴、開胃氣、止瀉痢。
糯米(味甘,性平微寒)
能幫助胃腸功能恢復,調養元氣。
黃豆(味甘,性平)
有促進體液循環的作用。
神麯(味甘,性溫) 麥芽(味甘鹹,性溫)
能消食、健脾。
生豆腐(味甘,性平微寒)
可敷在痘疹餘毒引起的腫脹處。
生薑(味辛,性微溫,氣味輕浮,屬陽)
能調和中焦、發散表邪、開胃、止嘔。
薑汁最能化痰,對於中暑或霍亂,可與其他藥物合用。
明硃砂(味甘,性微寒)
可消除手足部的癰瘡,安定心神、治療驚悸。
金錢花(味甘,性溫)
可消除痘瘡引起的癰腫疼痛,止血痢、寬脹。
雞冠血(味甘辛,性微溫) 人乳(味甘,性平)
是促進體液循環的佳品。
雞屬於巽卦,主風,因此雞冠血能促使痘疹發出,也能通乳汁,還可塗抹於口角歪斜處。
酒(味苦甘辛,性大熱)
能使痘疹發出、破潰結痂。
蜜(味甘,性平)
能止痛、解毒、潤燥。
伏龍肝(味甘,性微溫)
可消除痘瘡引起的癰腫,止吐、止瀉。
童便(味鹹,性寒)
能治療時疫引起的毒邪、吐血、狂亂。
金汁(味苦,性寒)
治療痘疹出現血熱、紫黑焦枯、發狂、發斑、發疔等症狀。
紫雪(味苦鹹,性大寒,作用峻猛,善於下降)
紫雪以硝石為主要成分,屬金,對於痘疹合併時疫者適用。其他情況下使用效果不如金汁,但有些醫生常濫用,導致誤診誤治。更有人用紫雪治療小兒慢驚,罪過尤其不可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