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新書》~ 卷十二 (3)
卷十二 (3)
1. 痘家應用藥性(雜症附)
破胸中痞塞,散腹中結氣。凡見點四五日,不大便者,用三四分,加當歸以潤之。
瀉肺氣,走大腸,與枳實同,但枳實性速,治血分,枳殼性緩,治氣分。
青皮(味苦辛氣微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
散積氣,消宿食,凡發熱腹痛者用之。
陳皮(味苦辛氣溫,味厚氣薄,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
理滯氣,健脾胃,自起脹至結痂,皆可用。
元參(味苦鹹氣微寒)
山豆根(味苦甘氣寒)
專治喉痛。
元參治空中氤氳無根之火,獨入少陰,管領諸氣,使上下肅清,散頸下痰核癰腫,遂腸內血結癥瘕。
砂仁(味辛苦氣溫)
藿香(味甘辛氣微溫,味薄氣厚,浮而升陽也。)
善理脾胃虛寒,止嘔吐氣逆,胸中煩悶,不思飲食者,尤宜之。)
麥冬(味甘微苦,氣平微寒,陽中微陰)
五味子(味酸氣溫,味薄氣輕,陰中微陽)
治氣虛煩渴而咳嗽,或血隨火泛而妄行,二者並能相濟。
五味子澀精除熱,收肺氣,斂汗固腸。
黃芩(味苦氣平寒,味薄氣厚,可升可降,陽中陰也)
黃連(味苦氣寒,味厚氣薄,陰中陽也)
梔子(味苦氣寒,味厚氣薄,氣浮而味降,陽中陰也)
黃柏(味苦微辛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
主治固有不同,其瀉火解毒,則一而已。舌胎黃者芩、連,白者梔、柏。在六七日前,用皆一錢上下。又表熱甚者,片芩可用,芩屬太陰,走表故也。
芩瀉肺與大腸,能消痰、退熱、除痢。
連,瀉心與脾,能解鬱、定驚、除滿。
柏、瀉腎火,能滋陰水,而除燥濕。
梔,屈曲下行,能除五內煩實,眠臥不寧。
胡黃連能殺疳蟲,治骨蒸。
朴硝(味苦辛鹹,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
治天行疫熱,消腫軟堅。
元明粉(朴硝煅煉所成,氣味稍輕)
下藥也。熱甚胎黃者,用此通之,余不可。
大黃(味苦氣大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
盪滌腸胃實熱,號稱將軍,若不善用,必致殺人。凡見熱症而用芩、連等劑,火不退,須以此大下之。用此必以舌胎為主,胎果老黃,自一錢至三五錢,皆可用。若一劑而少退,即止。蓋痘喜溫而惡寒,過則必傷元氣,元氣一傷,變不旋踵,可不慎耶?
木香(味辛苦氣溫,味厚,陰中陽也)
山楂(味甘酸氣溫平,陰中陽也)
理腹中痛,並滯氣。又能破參、耆之滯,多則參、耆之功反損。
木香開鬱醒脾,治慢驚,誤服涼藥者甚效,有鬼邪蟲毒,尤宜服之。
山楂消肉食之積,行乳食之停。
豬苓(味甘苦而淡,氣平寒,氣味俱薄,升而微降)
澤瀉(辛甘鹹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
能降六腑濕熱,消浮腫,止嘔瀉,利小便。凡實症吐瀉者用之。九日後濕甚不靨,亦用數分。
豬苓解傷寒瘟疫大熱,治渴消。
澤瀉逐膀胱三焦停水,治淋秘。
白話文:
痘家應用藥性(雜症附)
能疏通胸腔的阻塞,消散腹中的氣結。如果長出疹子的四五天後,沒有排便,可以用三分或四分來幫助排便,並加入當歸來滋潤腸道。
能疏泄肺氣,通暢大腸。與枳實作用相似,但枳實藥性快速,主要作用於血液方面;枳殼藥性較緩和,主要作用於氣的方面。
青皮(味道苦、辛,氣味微寒,氣味都較濃重,性質沉降,屬陰性)
能消散積聚的氣,消除宿食。凡是發燒、腹痛的症狀可以使用。
陳皮(味道苦、辛,性質溫和,味道濃重但氣味較淡薄,可升可降,屬陽中帶陰)
能調理氣的停滯,健壯脾胃。從開始脹氣到結痂都可以使用。
元參(味道苦、鹹,氣味微寒)
山豆根(味道苦、甘,性質寒涼)
專門治療喉嚨疼痛。
元參主要治療因虛火上炎而引起的虛火,獨自作用於少陰經,能統領身體的氣,使上下通暢,消散頸部的痰核和癰腫,疏通腸內的血瘀和腫塊。
砂仁(味道辛、苦,性質溫和)
藿香(味道甘、辛,氣味微溫,味道較淡薄但氣味濃重,性質上浮升陽)
擅長調理脾胃虛寒,能止嘔吐、氣逆,對於胸悶煩躁、沒有食慾的人,尤其適合使用。
麥冬(味道甘、微苦,性質平和微寒,屬陽中帶微陰)
五味子(味道酸,性質溫和,味道較淡薄且氣味輕微,屬陰中帶微陽)
治療氣虛引起的口渴和咳嗽,或是因火氣旺盛導致血不循常道而妄行。這兩種藥可以相互輔助。
五味子可以收斂精氣、消除熱邪,收斂肺氣,止汗、固腸。
黃芩(味道苦,性質平和寒涼,味道淡薄但氣味濃重,可升可降,屬陽中帶陰)
黃連(味道苦,性質寒涼,味道濃重但氣味淡薄,屬陰中帶陽)
梔子(味道苦,性質寒涼,味道濃重但氣味淡薄,氣向上浮但味向下沉,屬陽中帶陰)
黃柏(味道苦、微辛,性質寒涼,氣味都較濃重,性質沉降,屬陰性)
主治各有不同,但瀉火解毒的作用是一致的。舌苔黃膩的用黃芩、黃連,舌苔白的用梔子、黃柏。在長疹子的前六七天,用量都在一錢左右。如果表熱很嚴重,可以單用黃芩,因為黃芩屬於太陰經,作用於體表。
黃芩能瀉肺和大腸的火,能消痰、退熱、止痢。
黃連能瀉心和脾的火,能解鬱、定驚、消除脹滿。
黃柏能瀉腎火,能滋養陰液,消除燥熱。
梔子性走下,能消除五臟內的煩躁和實熱,治療失眠。
胡黃連能殺疳蟲,治療骨蒸。
朴硝(味道苦、辛、鹹,氣味淡薄但味道濃重,性質沉降,屬陰性)
能治療流行性熱病,消腫散結。
元明粉(是朴硝煅燒煉製而成,氣味稍輕)
是瀉下藥。發燒嚴重、舌苔黃膩的才可以使用,其他情況不可使用。
大黃(味道苦,性質大寒,氣味都較濃重,性質沉降,屬陰性)
能清除腸胃的實熱,被稱為將軍。如果不善用,容易導致危險。凡是出現熱症,而用黃芩、黃連等藥物效果不佳,就必須用大黃來大瀉。使用大黃要以舌苔為主要判斷依據,如果舌苔老黃,用量從一錢到三五錢都可以。如果用一次藥稍有退熱效果,就應該停止。因為痘疹喜歡溫熱而厭惡寒涼,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必定會損傷元氣。元氣一旦受損,病情就會迅速惡化,不可不謹慎啊。
木香(味道辛、苦,性質溫和,味道濃重,屬陰中帶陽)
山楂(味道甘、酸,性質溫平,屬陰中帶陽)
能治療腹痛,消除氣滯。也能破除人參、黃耆的滯澀,如果用量過多,反而會影響人參、黃耆的功效。
木香能開解鬱悶、振奮脾氣,治療慢驚,對於誤服寒涼藥物的人效果很好,如果有鬼邪或蟲毒,更應該使用。
山楂能消除肉食積滯,化解乳食停滯。
豬苓(味道甘、苦而淡,性質平和寒涼,氣味都淡薄,性質上升而微降)
澤瀉(味道辛、甘、鹹,性質寒涼,氣味都濃重,性質沉降,屬陰性)
能消除六腑的濕熱,消除浮腫,止嘔吐、腹瀉,利小便。凡是實證導致的嘔吐腹瀉都可以使用。發疹子九天後,如果濕氣嚴重,沒有消退,也可以少量使用。
豬苓能解傷寒、瘟疫引起的高熱,治療口渴。
澤瀉能疏通膀胱和三焦的水液停滯,治療淋證和排尿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