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語遲

言心聲也,母有驚邪,兒感其氣,心神不守,舌本不通,菖蒲丸主之。

菖蒲丸

人參,麥冬,川芎,當歸,遠志,菖蒲(各二錢),乳香,硃砂(各一錢)

蜜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湯下。

白話文:

說話是內心聲音的表達,母親如果受到驚嚇,孩子會感受到那股氣,導致心神不寧,舌頭的根部無法順暢活動,可以用菖蒲丸來治療。

菖蒲丸

藥材包含:人參、麥冬、川芎、當歸、遠志、菖蒲(各二錢),乳香、硃砂(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製成如同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粳米湯送服。

2. 夜啼

陰盛於夜,小兒臟冷,遇夜則陰極發躁,寒盛作疼,故夜啼而日歇,鉤藤散主之。

鉤藤散

茯神,茯苓,川芎,當歸,木香,甘草,鉤藤,生薑,大棗

如或心熱煩疼而夜啼者,必面赤舌白,小便赤澀,即去當歸、木香另為末,加辰砂一錢同研,少以木香煎湯調服。有觸犯禁忌及驚駭者,服新安金藥。(見驚)程書焉曰:夜啼一症,有用燈花末塗乳頭者,有用燈心湯研化燈花四五粒而飲之者,有用井邊草,或雞窠中草安臥席下,不令母知者,俱有意焉。

白話文:

嬰兒夜間哭鬧,是因為夜晚陰氣旺盛,小孩子的內臟又比較虛寒,到了晚上陰氣達到極盛時,就會變得躁動不安,寒氣盛就會導致疼痛,所以才會夜間哭鬧而白天停止。可以用鉤藤散來治療。

鉤藤散

包含的藥材有:茯神、茯苓、川芎、當歸、木香、甘草、鉤藤、生薑、大棗。

如果小孩是因為心火旺盛,感到煩躁疼痛而夜啼,必定會臉色發紅、舌苔發白、小便赤黃不暢。這時就要去掉方中的當歸、木香,另外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再加入一錢辰砂一同研磨,用少許木香煎湯調服。如果是因為觸犯禁忌或受到驚嚇而哭鬧,可以服用新安金藥(詳細情況參考關於驚嚇的章節)。程氏醫書中還記載:對於夜啼,有人用燈花末塗在乳頭上,有人用燈心草湯將燈花四五粒磨化後給嬰兒喝,也有人將井邊草或雞窩中的草放在嬰兒睡的蓆子下,不讓母親知道,這些方法都有其道理。

3. 龜胸

胸高臍滿,其狀如龜,此肺家熱邪,由乳母多用五辛酒面無度,或夏月熱乳所致,宜服杏仁煎。

杏仁煎

川大黃,天冬,杏仁,百合,木通(各一錢二分),桑皮,葶藶(各五分),石膏(八分),臨臥時服。

白話文:

胸部高聳,肚臍周圍飽脹,外形像烏龜的背甲,這是因為肺部積熱邪,多半是哺乳的母親過量食用辛辣食物、酒類和麵食,或是夏天時給嬰兒餵食過熱的乳汁所導致。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杏仁煎來治療。

杏仁煎的配方如下:

川大黃、天冬、杏仁、百合、木通各一錢二分,桑白皮、葶藶子各五分,石膏八分,在睡前服用。

4. 龜背

小兒生下,不能保護,客風入於骨髓,或坐早勞傷氣血,多成痼疾,間有灼艾收功者,肺俞穴第三椎骨下兩傍各一寸五分,膈俞穴第七椎骨下各一寸五分,以小兒中指中節為一寸,艾炷如小麥大,灸但三五壯為止,內服松芷丹。

松芷丹

花松,枳殼,防風,獨活(各一兩),川大黃,麻黃,前胡,桂心(各五錢)

蜜丸黍米大,粥飲服。

白話文:

小孩出生後,如果照顧不周,風邪侵入骨髓,或是太早坐立導致氣血損傷,很容易形成長期的慢性疾病。這種情況,有時候用艾灸可以達到療效。

艾灸的穴位是: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膈俞穴,位於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一寸的長度以小孩的中指中節的長度為標準。艾炷像小麥粒那麼大,每個穴位灸三到五壯就可以了。同時搭配內服松芷丹。

松芷丹的配方是:花松、枳殼、防風、獨活各一兩,川大黃、麻黃、前胡、桂心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用蜂蜜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用米粥送服。

5. 鶴節

小兒肌肉瘦薄,骨節呈露,如鶴之膝,此先天稟受精髓不充,亟以六味地黃丸(見囟)加麝茸、牛膝治之,緩則必成廢疾。

白話文:

小孩子肌肉瘦弱,骨頭關節突出明顯,看起來像鶴的膝蓋一樣。這是因為天生繼承的精華不足所導致。要趕緊用六味地黃丸(參考囟門部分的說明)加上麝茸、牛膝來治療。如果拖延,一定會變成無法治癒的殘疾。

6. 行遲

小兒髓不滿骨,血不榮筋,故軟弱不行,虎骨飲治之,或六味丸加牛膝、五加皮、酒炙鹿茸亦可。若稟受肝氣怯弱,致兩足攣縮,兩手伸展無力,須薏苡仁丸治之。

虎骨飲

虎脛骨,乾地黃,當歸身,棗仁,茯苓,川芎,防風,牛膝,肉桂

為末,每服一錢,粥飲調入酒少許,日二次。

苡仁丸

秦艽,當歸,苡仁,棗仁,防風,羌活

等分蜜丸,芡實大,每一丸,荊芥湯研化,入麝一釐服。

白話文:

小孩因為骨髓還沒發育完全,血液也無法充分滋養筋骨,所以才會軟弱無力、無法行走。可以用虎骨飲來治療,或是用六味丸加上牛膝、五加皮、用酒炙過的鹿茸也可以。如果天生肝氣虛弱,導致兩腳攣縮,兩手伸展無力,就必須用薏苡仁丸來治療。

虎骨飲

虎脛骨、乾地黃、當歸身、棗仁、茯苓、川芎、防風、牛膝、肉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粥水調和,加入少許酒一起服用,一天兩次。

苡仁丸

秦艽、當歸、薏仁、棗仁、防風、羌活,將這些藥材等分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芡實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磨化後服用,加入一點點麝香。

7. 五軟

小兒生後,頭項手足肉口皆軟,乃先天諸陽之氣不足也,頭項症地黃丸(見囟)服之,甚者星附膏貼之。手足肉口症,補中益氣湯主之(見保產)。有因吐瀉之久,囟目頓陷,天柱骨倒,補中加附子治之,地黃丸料兼服之。

餘子敬曰,肉軟者,肉少皮寬,口軟者,食少舌舒,皆脾胃之症。又有初生,遍身赤肉,全無皮殼,或有皮如魚胞,如水晶,亦產母脾氣不足所致。無皮者,以粳米粉拌黃土敷之。魚胞水晶者,蜜陀僧碾細末敷之。更有焮赤發熱者,石膏碾細敷之。

星附膏

南星,附子

等分為末,用生薑自然汁調敷。

白話文:

小孩出生後,如果頭部、脖子、手腳、肌肉、嘴巴都軟弱無力,這是因為先天陽氣不足。頭部和脖子軟弱,可以用地黃丸(詳細用法見「囟」篇)來治療,情況嚴重的,用星附膏貼敷。手腳、肌肉、嘴巴軟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詳細用法見「保產」篇)。

有些是因為長期吐瀉,導致囟門和眼睛凹陷、頸椎骨傾斜,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附子來治療,並同時服用一些地黃丸的藥材。

余子敬說,肌肉軟弱是指肌肉少、皮膚鬆弛;嘴巴軟弱是指食量少、舌頭伸出。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症狀。還有些剛出生的嬰兒,全身都是紅肉,沒有皮膚覆蓋,或者皮膚像魚泡、像水晶一樣,這也是因為產婦脾氣不足造成的。沒有皮膚的,可以用粳米粉拌黃土敷在患處。皮膚像魚泡、像水晶的,可以用蜜陀僧磨成細末敷在患處。如果還有紅腫發熱的情況,可以用石膏磨成細末敷在患處。

星附膏

南星、附子

將兩味藥等分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後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