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腸丸

DI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0.9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大腸經 16%
心經 15%
胃經 12%
脾經 12%
肝經 11%
三焦經 3%
腎經 3%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滌腸丸中加入冬瓜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利水消腫: 冬瓜子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滌腸丸旨在瀉下通便、清熱解毒,冬瓜子的利水消腫之性可促進體內濕熱排出,輔助藥效。

二、潤腸通便: 冬瓜子富含油脂,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通便排毒。滌腸丸中加入冬瓜子,可加強其潤腸通便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滌腸丸方劑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滌腸丸主要針對腸胃積熱、燥結所致的便祕,而川貝母可以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咳嗽,並潤肺生津,減少腸道燥熱,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潤腸通便的目的。
  2. 和胃降逆,止嘔止瀉:川貝母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對於某些因腸胃積熱、燥結導致的腹瀉,川貝母也能起到一定的止瀉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恢復腸胃功能。

滌腸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藥性: 滌腸丸多以峻猛之藥組成,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溫,具有緩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能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避免因瀉下過度而造成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更為平和,藥效更佳。滌腸丸中可能包含多種藥材,藥性各不相同,甘草可以起到協調藥性、平衡作用,使藥物更能發揮療效。

滌腸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升陽: 滌腸丸旨在清熱解毒、瀉火通便,過程中可能耗損脾胃之氣。黃耆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升陽舉陷,有助於維持脾胃運化功能,避免因瀉下而導致氣虛乏力。
  2. 固護腸道: 黃耆具有固表止汗、生津斂瘡的作用。腸道清熱解毒後,可能出現腸道虛弱、滲泄等情況。黃耆能補益腸道,固護腸道功能,防止瀉下過度,避免出現腹瀉不止、體虛等問題。

滌腸丸中加入瓜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瓜蔞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能有效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將積聚於腸道的宿便排出,達到清熱解毒、滌腸通便的作用。
  2. 消腫止痛:瓜蔞不僅能通便,更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夠緩解因腸道積熱、便祕所導致的腹部脹痛、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功效。

滌腸丸中包含枳殼,主要源於其行氣消積,瀉熱通便的功效。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大腸經,能疏肝理氣,消食導滯,並可瀉熱通便。

其在方中主要作用於排除腸道積滯,促進排泄。對於腸道積食、濕熱蘊積導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緩解,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瀉火、通便排毒之效。

滌腸丸中添加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止痙攣的作用。滌腸丸主要用於治療腸道積滯、蟲積腹痛等症,白僵蠶的加入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並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清熱解毒:白僵蠶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因腸道積滯引起的發熱、口臭等症狀。

綜上,白僵蠶在滌腸丸中起到驅蟲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全面改善腸道積滯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滌腸丸中加入肥皂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腸通便:肥皂荚性寒,味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糞便排出,適用於便祕、腸燥等症。
  2. 清熱解毒:肥皂荚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其皁苷能抑制細菌生長,並能清除腸道毒素,對於熱毒壅滯、腸胃積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滌腸丸中加入肥皂荚,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滌腸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滌腸丸以清熱解毒、通利二便為主,牛黃的加入有助於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泄,達到通便的效果。
  2. 化瘀止痛,消腫止痛: 牛黃還具有化瘀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滌腸丸除了通便外,也常用於治療腸道炎症,牛黃的加入可以緩解腸道疼痛,消退炎症,促進病患康復。

滌腸丸中加入乳香,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特性。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

在滌腸丸中,乳香主要針對腸道瘀阻、疼痛的病症。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血液循環,改善腸道功能;消腫止痛則能緩解腸道炎症,減輕疼痛。因此,乳香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腸道病症,提高滌腸丸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滌腸丸]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內容,滌腸丸主要用於治療大小腸癰,以及肺、肝、腎等內臟的癰腫。其治療原理可以從組成藥物的功效來推測:

  • 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方中冬瓜子、川貝母、甘草、黃耆皆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癰腫初起,紅腫熱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其中川貝母更擅長化痰止咳,對於肺癰可能伴隨的咳嗽症狀也有幫助。
  • 活血散瘀、通經活絡: 瓜蔞可以活血散瘀、通經活絡,有助於癰腫的消散和氣血的流通。
  • 行氣消積、破堅散結: 枳殼可以行氣消積,對於腸癰可能伴隨的腹脹、便秘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 抗菌消炎、抗病毒: 白僵蠶和肥皂莢可能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的作用,有助於控制感染。
  • 攻下排膿: 根據「二便下膿」的描述,此方應該還具有攻下排膿的作用,將體內的膿液通過大小便排出,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綜合分析

滌腸丸的配伍,體現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行氣消積、攻下排膿等多種治療方法,針對癰腫病機,標本兼治。其組成中既有清熱解毒的藥物,又有活血化瘀的藥物,還有行氣消積的藥物,使得全方既能清除體內的熱毒,又能促進氣血流通,還能排除體內的膿液,從而達到治療癰腫的目的。

其中,炙甲片和牛黃在原文中並未提及功效,但根據常識,炙甲片可能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而牛黃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作用,與全方的治療方向相符。乳香同樣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與瓜蔞相輔相成。

總體來說,滌腸丸是一個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攻下排膿為主,兼顧行氣消積的方劑,用於治療大小腸癰及其他內臟癰腫,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冬瓜子2兩,土貝母2兩,甘草1兩5錢,黃耆1兩,栝樓1兩,枳殼1兩,僵蠶(制)1兩,肥皂(炒)1兩,炙甲片5錢,牛黃3錢,乳香(炙)7錢。
上為末,水法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錢,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滌腸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滌腸丸, 出處:《雞鳴錄》。 組成:冬瓜子2兩,土貝母2兩,甘草1兩5錢,黃耆1兩,栝樓1兩,枳殼1兩,僵蠶(制)1兩,肥皂(炒)1兩,炙甲片5錢,牛黃3錢,乳香(炙)7錢。 主治:大小腸癰,二便下膿;兼治肺、肝、胃諸內癰。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