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甲散

SHAN JI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6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肝經 28%
大腸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4%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山甲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功效。

五倍子為五倍子蚜蟲寄生於鹽膚木等植物枝葉後形成的蟲癭,其性寒、味苦澀,入肺、大腸經。其收斂止血之效,可治療外傷出血、血崩、便血等症狀;燥濕止癢之效,可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疾病。

在山甲散中,五倍子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狀,同時也起到止血生肌的作用。

山甲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穿山甲性味歸經:穿山甲味甘鹹,性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乳癰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2. 山甲散主治:山甲散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乳癰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穿山甲的藥性與山甲散的功效相符,能夠有效地發揮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穿山甲在山甲散中作為重要的藥材,其功效與方劑主治相輔相成,可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穿山甲散主治功效分析

穿山甲散在中醫典籍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主治功效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癰疽、瘡瘍類疾病:

  • 托毒排膿: 多篇文獻提及穿山甲散可治療癰疽,包括「癰疽托毒排膿」、「癰疽漫腫不變色者,能托裡排膿」等。這表明穿山甲散具有促進癰疽成熟、排出膿液的作用。例如《仁齋直指方論》和《外科大成》均記載此功效。
  • 附骨疽: 《仁齋直指方論》指出穿山甲散可治「五毒附骨,在臟腑里,托出毒氣,止痛內消」,說明其對於深入骨骼的附骨疽亦有療效。
  • 天白蟻瘡: 《瘍醫大全》記載「咽喉內生瘡,鼻孔俱爛,此名天白蟻瘡…宜用穿山甲散治之」,顯示穿山甲散可應用於特殊類型的瘡瘍。
  • 誤食毒蟻生瘡: 《重訂囊秘喉書》中提到穿山甲散為「治誤食毒蟻生瘡之聖藥,獨敷即愈」,表明其外用亦有解毒消瘡之效。

二、痔瘡、肛瘺類疾病:

  • 痔瘡疼痛、出血、瀉水: 《仁齋直指方論》和《秘傳外科方》載有穿山甲散可治「痔、肛邊生鼠孔,或成瘡痛」及「痔瘡瀉水者」。《太平聖惠方》更明確指出「治痔。肛邊生鼠乳。及成瘡。痛楚至甚。」。
  • 肛瘺: 《仁齋直指方論》提到的「肛邊生鼠孔」可能指肛瘺,表明穿山甲散對肛瘺亦可能有治療作用。

三、婦科癥瘕、瘀血類疾病:

  • 癥瘕積聚、惡血: 多篇文獻,如《証治準繩‧女科》、《婦人大全良方》、《濟陰綱目》、《太平聖惠方》等,均記載穿山甲散可治「婦人癥痞及惡血,氣攻心腹疼痛,面無顏色,四肢瘦弱」,以及「血積、血塊,往來刺痛,經脈欲行,腹脅㽲痛,或作寒熱,肌肉消瘦」。
  • 經脈不通: 《太平聖惠方》提及穿山甲散可用於「婦人經脈不通…腹內有氣塊…此是鬼胎」。
  • 產後惡露不盡: 《太平聖惠方》記載穿山甲散可「治產後惡血在腹中。㽲痛不可忍」。

四、其他:

  • 通氣破瘡腫,行膿血: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描述穿山甲散可「治一切通氣破瘡腫。行膿血如神」。
  • 腸風下血: 《楊氏家藏方》記載穿山甲散可治療「腸風痔疾,疼痛難忍,或下血不止」。
  • 白癩: 《本草簡要方》提及穿山甲散治療白癩。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功效可以看出,穿山甲散的主要作用機理與活血化瘀、消癥散結、通經活絡、托毒排膿密切相關。

  • 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穿山甲,即方劑名中的「山甲」,是穿山甲散中的主要成分。根據中醫理論,穿山甲具有活血通經、消癥散結的功效,可破除體內的瘀血、癥瘕積聚。多篇文獻中提到的治療婦科癥瘕、瘀血、產後惡露等,均與此功效相關。
  • 通經活絡: 穿山甲還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疏通經脈,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這也是其治療癰疽、瘡瘍、痔瘡疼痛等症狀的基礎。
  • 托毒排膿: 穿山甲的「托毒」作用,指的是其能夠將體內的毒邪向外透發,促進膿液排出。這可能是其治療癰疽、附骨疽等感染性疾病的機制之一。
  • 輔助藥物: 從部分方劑的組成來看,穿山甲常與鱉甲、赤芍、大黃、乾漆、桂心、川芎、芫花、當歸、麝香等藥物配伍使用。這些藥物多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等功效,可與穿山甲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總結:

穿山甲散作為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在古代醫學文獻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癰疽瘡瘍、痔瘡肛瘺、婦科癥瘕瘀血等疾病。其主要作用機制與穿山甲的活血化瘀、消癥散結、通經活絡、托毒排膿等功效有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現代醫學對穿山甲的藥理作用和安全性仍在研究中,其臨床應用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山甲、通草、橘葉、蔞仁、荊子、麥芽、公英、鈎藤、王不留行。
通壅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痔瘡暴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山甲散, 出處:《秘傳外科方》引《李防禦五痔方》。 組成:五倍子(生)1兩,穿山甲1兩(炒存性)。 主治:痔瘡瀉水者。

山甲散, 出處:《醫級》卷九。 組成:山甲、通草、橘葉、蔞仁、荊子、麥芽、公英、鉤藤、王不留行。 主治:通壅滯。主治:婦人肝胃熱邪壅滯,致患內吹、外吹,寒熱,脹痛熱腫,勢欲成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