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散

SAN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腎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1%
肝經 11%
心包經 6%
膀胱經 6%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三香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芳香、行氣止痛的藥性。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腎助陽、降逆止嘔等功效。

由於三香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嘔吐等症,而丁香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寒凝氣滯之症,因此被列為方劑中的一味重要藥材。

三香散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散寒: 花椒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三香散常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腸胃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花椒的溫熱之性可溫暖腸胃,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2. 芳香闢穢: 花椒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能起到闢穢止嘔的作用。三香散中加入花椒,不僅能增強藥效,也能減輕藥物本身的苦味,提高患者的服藥體驗。

三香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2. 開竅醒神: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對於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三香散中加入冰片,既能清熱止痛,又能開竅醒神,有助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三香散主治功效分析

三香散由丁香、花椒(或以蓽茇代替)、冰片三味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牙根腫痛。

治療原理分析

1. 止痛消腫

  •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的功效。在三香散中主要發揮暖胃止痛的作用,能緩解牙痛症狀。
  • 花椒/蓽茇: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蓽茇性熱,味辛,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兩者皆能驅寒除濕,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牙痛,並有助於消散牙齦腫脹。
  • 冰片:性微寒,味辛、苦,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的功效。在三香散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減輕牙齦的紅腫熱痛症狀。

三藥合用,辛溫的丁香、花椒與微寒的冰片相配伍,既能溫散寒邪,又能清解熱毒,共奏溫經散寒、清熱止痛之效,從而達到治療牙根腫痛的目的。

2. 多方文獻支持

  • 《瘍醫大全》記載:「三香散,丁香,川椒(取紅,如無,用蓽茇代,各等分),冰片(少許)上為末。敷牙根,腫痛立止。」明確指出三香散外敷可治療牙根腫痛。
  • 《景岳全書》提到:「牙痛外敷之藥,惟辛溫可以散熱,宜細辛煎、丁香散、薑黃散、赴筵散之類主之,然惟二辛煎、三香散為尤妙。」也認同三香散外敷可通過辛溫散熱的原理治療牙痛。

3. 應用範圍

  • 三香散外用主要針對牙根腫痛的症狀。
  • 在多個醫案中,三香散亦被用於治療痧脹、氣滯、食積等證,顯示其在行氣、活血、消積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非主要應用範圍。

4. 總結

綜合上述分析,三香散以丁香、花椒(或蓽茇)、冰片三味藥材,通過溫散寒邪、清解熱毒的機理,達到治療牙根腫痛的目的。其療效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得到多次驗證,是一個針對牙根腫痛的有效外用方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香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沉香、紫蘇、白豆蔻各等分。 主治:胃冷呃逆,經久不止。

三香散,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木香、沉香、檀香等分。 主治:痧症過飲冷水,痧不癒者。

三香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丁香、川椒(取紅)等分,冰片少許。 主治:牙根腫痛。

三香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組成:沉香、木香、蔻仁、蘇葉、藿香。 主治:食呃。飲食填塞胸中,或食物太甚,咽而不下,發爲呃逆。

三香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檀香1錢,麝香2錢,穿山甲3錢(酒炙),沒藥3錢,白膠香5錢,紅曲5錢,川烏2錢,全蠍1錢(草烏炒,去烏)。 主治: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