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色湯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五色湯作為治療脾虛濕困的方劑,茯苓有助於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
- 和中利水:五色湯中以五色入藥,兼顧五臟,而茯苓能和中利水,協調五臟功能,使藥性互相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茯苓還能緩解水濕停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不適。
五色湯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利水消腫: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清除體內濕氣,有助於消腫止痛。五色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如皮膚濕疹、風濕痹痛等,薏苡仁能幫助排除體內濕熱,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健脾益胃:薏苡仁亦能健脾益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五色湯中往往加入其他健脾藥材,如茯苓、白朮等,薏苡仁的加入可增強整體健脾利濕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五色湯中包含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性燥,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五色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淋痛等症,黃柏可清熱利濕,並能解毒消炎,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疾病。
- 瀉火解毒: 五色湯中常配伍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黃芩、梔子等,黃柏加入其中,可增強其瀉火解毒之效,使藥力更強,療效更佳。
五色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五色湯常用於治療氣虛外感,或氣虛濕困等症。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並促進機體康復。
- 扶正祛邪: 五色湯多以扶正祛邪為原則,以補益正氣為主,黃耆作為補氣要藥,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病邪,促進疾病的康復。同時,黃耆還能協調其他藥物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五色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外感風熱,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清熱解毒: 荊芥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消炎止痛,可用於治療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
五色湯以五種顏色藥材組成,意在補益五臟,而荊芥則以其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調理身體的效果。
五色湯中包含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的功效。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五色湯多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
- 經絡不通:紅花可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經脈不通所致的疼痛和麻木。
- 血瘀阻滯:紅花能活血化瘀,消散血塊,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瘀斑等症狀。
- 跌打損傷: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和腫脹。
因此,紅花作為五色湯的組成藥材,能發揮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提升藥方整體的治療效果。
五色湯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五色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白礬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有效控制病症發展。
-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作用。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糜爛、潰瘍等,白礬可收斂傷口,促進癒合,加速病症恢復。
總之,白礬在五色湯中發揮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
主治功效
五色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洞天奧旨》記載,「裙邊瘡」乃婦女生於內外足踝之骨,病因可歸咎於「足寒而濕熱不行,凝滯而生瘡」。作者認為,此症與婦女因裙短未能遮風或房事不慎,導致足部受寒,進而影響體內濕熱代謝相關。與粉花瘡相比,裙邊瘡的濕熱凝滯於下,更難以消散,故需內外兼治。
五色湯即為針對裙邊瘡的內治方劑。其組方用藥的思路如下:
-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 方中茯苓、薏苡仁皆具利水滲濕之效,茯苓兼能健脾,薏苡仁可補益脾胃,合用能加強體內濕邪的排除,改善濕熱凝滯的病理狀態。
-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黃柏性味苦寒,善能清熱燥濕、解毒,針對濕熱蘊結的病因,能從根本上清除病邪。
- 補氣固表,散風解表: 黃耆可補氣固表,提高機體抗邪能力;荊芥則可發汗解表,散風寒邪。二者搭配,有助於機體抵禦外邪入侵,並促進氣血運行。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紅花具有活血通絡、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因氣血瘀滯所導致的局部腫痛,促進血脈流通。
- **收斂燥濕,解毒殺蟲:**白礬性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燥濕解毒之功,能夠收斂瘡面,有助於促進瘡瘍癒合。
方中雖未提及烏?根的功效,然綜合觀之,此方以利水滲濕、清熱燥濕為主,輔以補氣固表、活血通絡之法,意在從根本上祛除導致裙邊瘡的濕熱凝滯之邪,並兼顧機體正氣的恢復。通過內服五色湯,配合外用大風膏,內外兼治,可達到治療裙邊瘡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茯苓3錢,苡仁3錢,黃柏1錢,黃耆3錢,荊芥1錢,紅花1錢,烏柏根3錢,白礬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色湯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五色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色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九。 組成:茯苓3錢,苡仁3錢,黃柏1錢,黃耆3錢,荊芥1錢,紅花1錢,烏桕根3錢,白礬1錢。 主治:裙邊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