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粉霜

五色粉霜

WU SE FEN SHU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9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5%
脾經 11%
心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3%
三焦經 3%
胃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色粉霜中含有水銀,主要原因有二:

一、古人對金屬的認知不足: 古代醫學對金屬的性質認識有限,認為水銀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等功效。五色粉霜中添加水銀,旨在利用其毒性殺滅皮膚病原體,並達到快速止癢效果。

二、當時藥物製作技術落後: 古代醫藥缺乏現代的精煉技術,無法有效地提純水銀,更無法控制其劑量。因此,五色粉霜中的水銀含量難以控制,極易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五色粉霜中含有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古人對鉛的認知不足:古代醫學尚未發展出現代的化學知識,當時人們對鉛的毒性認識有限,甚至認為其具有某些藥效。因此,在某些藥方中添加鉛,可能是基於當時的醫學理論,認為其可以達到某些治療效果。

二、追求美白效果:鉛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在古代,人們追求白皙的膚色,因此五色粉霜中加入鉛,可能是爲了達到美白的效果。然而,鉛化合物對皮膚有極大傷害,長期使用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五色粉霜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芒硝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五色粉霜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芒硝可有效清熱解毒,促進瘡瘍消退。
  2. 引藥入瘡:芒硝味鹹,可引藥入瘡,使藥力直達病所。五色粉霜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也需配合芒硝方能發揮更好的療效。

總之,芒硝在五色粉霜中起著清熱解毒、引藥入瘡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五色粉霜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止癢之效。五色粉霜常用於治療溼疹、皮膚瘙癢、糜爛等皮膚病,白礬可收斂創面,止血消腫,加速皮膚癒合。
  2. 殺菌消炎: 白礬具有殺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滋生,防止感染。五色粉霜中加入白礬,可增強藥物的抗菌消炎效果,提高療效。

五色粉霜方劑中包含大青鹽,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五色粉霜以治療熱毒瘡瘍為主,大青鹽的加入可有效清解局部熱毒,促進瘡瘍消退。
  2. 消腫止痛: 大青鹽還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瘡瘍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加速傷口癒合。同時,大青鹽的鹹味可促進組織液的滲出,幫助排出毒素,進一步消腫止痛。

因此,五色粉霜方劑中加入大青鹽,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幫助治療熱毒瘡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色粉霜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黴瘡、諸瘡、諸毒」,具體功能為「去腐肉,長新肌,殺諸蟲」。

  1. 黴瘡:古籍中多指梅毒等腐蝕性瘡瘍,或久潰不斂、惡臭流膿之症。
  2. 諸瘡:泛指各類潰瘍、癰疽、疔瘡等皮膚瘡毒。
  3. 諸毒:可能包含蟲蛇咬傷、金石毒或濕熱瘡毒。

其作用機理在於「殺蟲解毒、腐蝕敗肉、促進生肌」,屬外科外用峻藥,適用於腐肉難脫、瘡面晦暗之症。


二、組成配伍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水銀(Hg):性寒有毒,具強力殺蟲攻毒之效,傳統用於惡瘡、疥癬,能蝕腐生新。
  • 鉛(Pb):與水銀煉製後形成鉛汞化合物(如Hg₂O、PbO),加強腐蝕瘡面腐肉的作用。
  • 火消(硝酸鉀,KNO₃):助藥性烈,可破堅散结,協同水銀穿透瘡毒。
  • 白礬(明礬,KAl(SO₄)₂):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緩和水銀毒性並促進瘡面乾燥。
  • 青鹽(NaCl或含雜質礦鹽):防腐、清熱,輔助滲透藥力入瘡深層。

2. 製法與藥性強化

方中採用「升煉法」(密閉煅燒),將金石藥昇華為極細粉霜(推測含HgCl₂、PbO等成分),其步驟關鍵:

  • 鹽泥封固:避免高溫下有效成分逸散。
  • 先文後武火:使藥物逐步分解、提純,三炷香時間確保充分反應。
  • 埋土退火毒:減緩藥性暴烈,避免直接使用刺激過強。

3. 科學邏輯推斷

此方作用原理可能涉及:

  • 腐蝕性:水銀、鉛的化合物可溶解壞死組織,清除瘡面腐肉。
  • 抗菌殺蟲:重金屬離子(Hg²⁺、Pb²⁺)破壞微生物蛋白結構,抑制瘡毒感染。
  • 乾燥收斂:白礬與鹽類吸濕,減少滲出液,利於新肌生長。

4. 配伍特點

  • 以毒攻毒:水銀、鉛為核心,針對頑固瘡毒。
  • 剛柔相制:白礬、青鹽調和水銀燥烈,兼顧殺蟲與生肌。
  • 外治峻劑:直接敷於患處,局部生效,避免內服毒性。

總結

五色粉霜為傳統外科猛藥,通過金石礦物的腐蝕、殺蟲特性處理頑瘡惡毒,其製法嚴謹以控藥性強弱。然須明確此為古法,現代應用需結合臨床實證調整。

傳統服藥法


水銀2兩,鉛1兩,火消4兩,白礬3兩,青鹽8錢。
去腐肉,長新肌,殺諸蟲。
上為末,入陽城罐內,文火煨一炷香去其濕氣,用鐵油盞蓋口,以鐵線扎緊。鹽泥封固,先文後武,武火時,盞上擦水,到三炷香,離火取出,埋土中,二日夜取出,曬乾研細,盛罐聽用。
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鉛等重金屬成分,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色粉霜,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組成:水銀2兩,鉛1兩,火消4兩,白礬3兩,青鹽8錢。 主治:去腐肉,長新肌,殺諸蟲。主治:黴瘡,諸瘡,諸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