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薷杏湯中包含香薷,主要基於其 辛溫解表 的特性。香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 解暑化濕、發表散寒 的功效。方劑中常與杏仁、滑石等藥材配伍,用以治療 暑濕傷中,胸悶脘痞,嘔吐腹痛,發熱惡寒 等症。其辛溫之性可 驅散暑濕寒邪,開泄腠理,使邪氣外泄,達到解表散寒之效。同時,香薷還可 化濕止嘔,配合杏仁、滑石等藥物,能有效緩解暑濕所致的胸悶、脘痞、嘔吐等症狀。
薷杏湯方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此湯方主治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杏仁可幫助宣散肺氣,緩解氣道阻塞,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潤肺止渴:杏仁亦具潤肺止渴之效,可緩解因肺熱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此湯方中,杏仁與其他清熱解表藥材配合,可達到清熱解表、潤肺止渴的效果,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症狀。
薷杏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滑石性寒滑利,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暑,有助於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暑濕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清熱解毒: 滑石入膀胱經,能清熱解毒,與杏仁、竹葉等藥材協同作用,有助於清除暑熱毒素,消除暑濕所致的發熱、口渴等症狀。
總而言之,滑石在薷杏湯中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有效治療暑濕證。
在「薷杏湯」中加入絲瓜葉,主要是利用絲瓜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絲瓜葉味甘性寒,能入肺、肝、脾經,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適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小便不暢等症狀。
薷杏湯中加入通草,主要是為了其 利水通淋 之效。通草性味甘淡平,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通經下乳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通草,一方面可以 利水消腫,減輕因外感風寒所致的肺氣壅塞、水濕停滯,達到宣肺利水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草亦能通利小便,使體內積聚的濕熱得以排出,進一步 緩解水腫,達到利水通淋的功效。
薷杏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化濕止嘔: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擅長化解濕濁,止嘔逆。薷杏湯主治暑濕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重、脘悶不舒、嘔吐泄瀉等。白荳蔻可有效化解暑濕之邪,止嘔止瀉,緩解脾胃不適。
- 行氣寬中:白荳蔻氣味芳香,具有行氣寬中的作用。暑濕之邪易困脾胃,導致氣機阻滯,脘悶不舒。白荳蔻配合其他藥物,可疏通氣機,解除脘悶,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薷杏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增訂通俗傷寒論》及《重訂通俗傷寒論》的記載,薷杏湯主要針對夏月傷暑,且患者體質偏陰虛多火的情況。此類患者即使感受風寒,亦為「客寒包火」之證,即外感風寒,但內裡仍有暑熱蘊結。
治療原理分析:
病機核心: 此證之病機在於暑邪內蘊,與陰虛火熱相合,導致體內暑熱熾盛。縱使外感風寒,亦為表寒裡熱之證,不能單純以解表散寒之法治療。
治則: 針對此病機,薷杏湯的治療原則是「輕宣涼淡以清利之」。
藥物分析:
- 香薷: 為君藥,具發汗解表之效,可解肌表之寒,並能化濕和中,解除暑濕之邪。
- 杏仁: 止咳平喘,潤肺化痰,以緩解暑熱耗傷肺陰導致的咳嗽喘息。
- 滑石: 利尿消腫,清熱燥濕,引導暑熱下行,同時清除體內濕邪。
- 絲瓜葉: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可清解暑熱毒邪,並疏通經絡。
- 通草: 利水消脹,清熱解毒,加強利水之功,使暑熱從小便排出。
- 白豆蔻: 行氣健胃,溫中止嘔,可防止清涼藥物過用導致的脾胃不適,並能協助祛除體內濕邪。
方劑配伍: 全方藥物配伍,體現了「宣散」、「清利」的治療思想。香薷輕解表邪,杏仁潤肺止咳,滑石、通草利水清熱,絲瓜葉清熱解毒,白豆蔻行氣健胃,共奏輕清涼解暑邪,兼顧內外之功,使暑熱得清,表邪得解,達到治療目的。此方之特點在於不用峻猛之藥,而是用輕宣涼潤之品,可避免耗傷陰液,更符合陰虛體質的治療原則。
與其他方劑的關係: 古文中提到,若初起外感風寒明顯,則先用益元散加蔥、豉、薄荷以解表寒。若餘邪未盡,則可選用清絡飲等方劑,體現了辨證論治的思維。若暑濕並重,則可選用蒼朮白虎湯加減。
綜上所述, 薷杏湯主要針對夏月陰虛火旺兼暑熱證,治療以輕宣清解為主,體現了中醫「邪去正安」的治療原則,使暑邪得以清除,體內陰陽得以平衡。
傳統服藥法
西香薷7分,光杏仁3錢,飛滑石3錢,絲瓜葉3錢,絲通草1錢半,白蔻末5分(衝)。
輕宣涼淡以清利。
初用益元散加蔥豉、薄荷,令其微汗以解外束之新寒,繼用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薷杏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引葉氏方。 組成:西香薷7分,光杏仁3錢,飛滑石3錢,絲瓜葉3錢,絲通草1錢半,白蔻末5分(衝)。 主治:輕宣涼淡以清利。主治:夏月傷暑。若其人陰虛多火,暑邪寓於火之中,縱爲風寒,亦爲客寒生火之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