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靈脾散

XIAN LING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肺經 25%
胃經 18%
腎經 12%
脾經 6%
心經 6%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仙靈脾散中加入淫羊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陽,溫陽散寒: 淫羊藿味辛甘,性溫,入腎、肝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仙靈脾散主治脾腎陽虛,寒濕凝滯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沉重、小便清長、面色蒼白等症。淫羊藿的溫陽散寒之性,可助脾腎陽氣,溫煦肢體,改善寒濕凝滯,達到溫陽補腎的效果。

2. 改善腎氣不足,促進陽氣生髮: 淫羊藿具有補腎壯陽、益氣固精的功效,可改善腎氣不足,促進陽氣生髮,提高人體免疫力。仙靈脾散中加入淫羊藿,可增強補腎壯陽的效果,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體質,促進疾病的康復。

仙靈脾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是因為白僵蠶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其性涼,味甘鹹,入肝經,能疏散風熱,熄風止痙,化痰散結

白僵蠶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口噤,牙關緊閉,以及肝風內動,手足抽搐等症狀,與仙靈脾散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小兒驚風的目的。

仙靈脾散中包含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仙靈脾散主治熱毒蘊肺,肺氣不宣,症見咳嗽痰黃、胸悶、口渴等。射干可以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有助於緩解肺熱毒邪,促進痰液排出,改善胸悶等症狀。
  2. 降氣化痰,宣肺止咳: 射干兼具降氣化痰之效,可以幫助肺氣宣降,利於痰液的排出。仙靈脾散中其他藥材如杏仁、桔梗等,也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射干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增強化痰止咳的效果。

總之,射干在仙靈脾散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降氣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與方劑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熱毒蘊肺、咳嗽痰黃等症的效果。

仙靈脾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仙靈脾散中多為寒涼藥物,加入甘草能緩解其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與仙靈脾散中的其他藥物搭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芪等藥物配合,可以增強補氣作用;與麥冬等藥物配合,可以增強滋陰潤肺作用。

主治功效


仙靈脾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記載,仙靈脾散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祛風止痛,治療風邪相關病症:

  • 風走注痛: 《証治準繩》、《醫碥》、《醫燈續焰》等多部醫書均記載仙靈脾散可治風走注痛,此症狀表現為疼痛遊走不定,來往無常。其治療機制在於藥方中的仙靈脾辛溫,可散風寒,搭配威靈仙、芎藭等活血行氣之藥,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
  • 風毒冷淚: 《聖濟總錄》記載仙靈脾散可治風毒冷淚,即眼睛受到風邪侵襲導致流淚、澀痛。此處的治療原理可能是藉由散風邪、活血通絡,改善眼部微循環,從而緩解症狀。
  • 中風後遺症: 《太平聖惠方》提及仙靈脾散可用於治療中風後的手足不遂、肌肉冷痹、骨節疼痛、肢體緩弱。這表明其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痹的功效,有助於改善中風後遺症的相關症狀。
  • 婦人血風攻注: 《証治準繩‧女科》、《太平聖惠方》皆記載仙靈脾散可治婦人血風攻注,腰腳疼痛。這提示其對婦科因風邪引起的血氣不暢、疼痛具有療效。
  • 產後血氣攻刺: 《太平聖惠方》指出仙靈脾散可治療產後血氣攻刺,腰痛不可忍。這表明其可能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對產後血氣失調引起的疼痛有效。
  • 風腰腳疼痛冷痹: 《太平聖惠方》指出仙靈脾散可治療風腰腳疼痛冷痹、四肢緩弱。此為風邪侵襲下肢所致的痺痛,方中藥材能祛風散寒,溫經通絡。

2. 治療眼部疾病:

  • 痘疹入眼: 《証治準繩‧幼科》、《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等記載,仙靈脾散可治痘疹入眼。這表明其可減輕因痘疹病毒引起的眼部炎症和不適。方中常與威靈仙配伍,或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
  • 小兒雀目: 《聖濟總錄》及《太平聖惠方》記載仙靈脾散可治小兒雀目(夜盲症)。其治療機制可能與其具有補腎助陽的作用有關,能改善眼部因腎虛引起的視覺障礙。但詳細作用機制仍待考證,且古代雀目的定義可能與現代不同,需謹慎考量。
  • 因食毒物引起的睛突出: 《奇效良方》提及仙靈脾散可用於治療因食毒物引起的睛突出。這暗示其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或可對中毒引起的眼部病變產生療效。

3. 其他功效:

  • 筋骨緩縱,腳膝軟弱: 《奇效良方》、《太平聖惠方》均記載仙靈脾散可治療中風腳膝軟弱、筋骨緩縱、不能行立。這表明其具有強筋壯骨、補益肝腎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肢體痿軟無力。
  • 皮膚瘙癢生瘡: 《聖濟總錄》提及仙靈脾散可治肺風引起的皮膚瘙癢生瘡。提示其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仙靈脾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組成的藥材特性:

  • 淫羊藿: 作為君藥,其辛溫,主要作用是補腎助陽、祛風除濕、強筋骨。針對因腎陽不足、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的筋骨痿軟、疼痛等症狀,具有重要療效。
  • 白僵蠶: 具有解毒消癰、祛風止痙的作用,能輔助治療因風邪導致的皮膚病、眼部疾病。
  • 射干: 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利咽開音的功效。在某些眼部疾病中可能有助於緩解炎症。
  • 甘草: 作為佐使藥,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仙靈脾散的主要治療原理是通過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來達到治療目的。方中各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其祛風止痛、舒筋活絡、補益肝腎的功效,對多種因風邪、血氣不暢、腎陽不足引起的病症具有一定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仙靈脾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天麻1兩,獨活3分,牛膝1兩(去苗),芎藭3分,石斛1兩(去根),肉桂1兩半(去粗皮),茵芋3分,麻黃1兩半(去根節),當歸3分,側子3分(炮裂,去皮臍),烏蛇肉1兩(酥拌,炒令黃),虎脛骨1兩(塗酥,炙令黃),桑螵蛸3分(微炒),丹參3分,五加皮3分,海桐皮3分,防風3分(去蘆頭),薏苡仁3分,乾蠍3分(生用),牛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上為細散,入研了藥令勻。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夜盲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腰膝軟弱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仙靈脾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仙靈脾1兩,威靈仙1兩,芎藭1兩,桂心1兩,蒼耳子1兩。 主治:風走註疼痛,來往不定。

仙靈脾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仙靈脾根半兩,晚蠶蛾半兩(微炒),射乾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雀目。

仙靈脾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仙靈脾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萆薢1兩(銼),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黃),木香1兩。 主治:風腰腳疼痛冷痹,及四肢緩弱。

仙靈脾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仙靈脾2兩,虎脛骨2兩(塗酥,炙令黃),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防風2兩(去蘆頭),(蟲鄭)蠋花2兩(醋拌炒,令乾),牛膝2兩(去苗)。 主治:婦人血風,身體骨節疼痛不止。

仙靈脾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仙靈脾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天麻1兩,牛膝1兩(去苗),麻黃1兩(去根節),芎藭3分,五加皮3分,萆薢3分(銼),丹參3分,桂心3分,當歸3分,虎脛骨1兩(塗酥,炙令黃),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3分,檳榔1兩。 主治:風腳膝軟弱,筋骨緩縱,不能行立。

仙靈脾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仙靈脾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天麻1兩,獨活3分,牛膝1兩(去苗),芎藭3分,石斛1兩(去根),肉桂1兩半(去粗皮),茵芋3分,麻黃1兩半(去根節),當歸3分,側子3分(炮裂,去皮臍),烏蛇肉1兩(酥拌,炒令黃),虎脛骨1兩(塗酥,炙令黃),桑螵蛸3分(微炒),丹參3分,五加皮3分,海桐皮3分,防風3分(去蘆頭),薏苡仁3分,乾蠍3分(生用),牛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主治:中風,手足不遂,肌肉冷痹,骨節疼痛,緩弱不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