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葉紅

霜葉紅

SHUANG YE HO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肺經 33%
膀胱經 33%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霜葉紅方劑中包含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文蛤味甘鹹,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霜葉紅方劑多用於治療熱證,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文蛤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的目的。
  2. 滋陰潤燥: 文蛤性寒,能滋陰潤燥,緩解由熱證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霜葉紅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燥熱的藥材,文蛤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起到平衡的效果,防止藥物過於燥熱而傷陰。

霜葉紅方劑中加入香油,主要原因如下:

  1. 潤燥滑腸: 香油性滑,可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對於因燥熱引起的便祕效果顯著。霜葉紅方劑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便祕等症,香油的加入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增進藥效: 香油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潤燥、止痛、生肌等。將其加入方劑中,可以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藥物的功效。

總而言之,香油在霜葉紅方劑中的加入,是為了增強藥效,改善藥物口感,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霜葉紅」主治「發背久不癒者」。
「發背」乃中醫外科病名,泛指背部癰疽瘡瘍,多因氣血壅滯、熱毒蘊結所致。若遷延日久不癒,多屬瘡口膿腐未盡、氣血虧虛,或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此方以外部貼敷為主,旨在拔毒生肌,促進瘡口癒合。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川文蛤(五倍子)

    • 《本草綱目》載五倍子性酸澀,有收斂止血、解毒斂瘡之效。
    • 其含鞣質,能凝固蛋白質,減少瘡面滲液,抑制細菌滋生,故可「斂瘡生肌」。
    • 搗碎後經油炸,可能釋放有效成分,增強其收斂作用。
  2. 香油(麻油)

    • 性甘涼,具潤燥、解毒、生肌之效。
    • 作為基底油,可緩和文蛤之燥烈,並滋養瘡口,防止乾裂。
    • 油炸過程使文蛤成分溶於油中,形成外用油膏,延緩藥效釋放,持久作用於瘡面。

治療原理推論

  • 拔毒生肌:文蛤收斂瘡口、吸附膿毒,香油潤澤護膚,二者協同改善局部腐敗組織。
  • 防腐促癒:五倍子之鞣質具抗菌作用,減少感染;香油形成保護膜,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 氣血調和:透過外治直接作用患處,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助瘡口癒合。

此方簡約,符合中醫外治「腐去則肌生」之理,尤適於慢性潰瘍、瘡口不斂之證。

傳統服藥法


川文蛤(搗碎)、香油半斤。
將文蛤入油內炸之,現色時取出,貼於瘡口。七日去之,瘡口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霜葉紅,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川文蛤(搗碎)、香油半斤。 主治:發背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