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雙靈膏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功效。雙靈膏常用於治療寒性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而高良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高良薑與雙靈膏中的其他藥材,如肉桂、附子等,具有協同作用,可以相互促進,增強藥效。高良薑的辛溫之性,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雙靈膏中添加白芥子,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溫肺散寒、消痰止咳、祛風止痛之效。其辛溫之性可溫暖經絡,散寒止痛,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尤其是腰膝、四肢冷痛。此外,白芥子還有消痰止咳的作用,可輔助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等症。
在雙靈膏中,白芥子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靈膏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
雙靈膏出自《御藥院方》,由以下兩味藥材組成:
- 高良薑 (炒,銼,一兩)
- 白芥子 (微炒,半兩)
主治功效
《御藥院方》記載雙靈膏主治「一切筋骨肌肉疼痛」。
治療原理分析
雙靈膏以高良薑、白芥子二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祛痰通絡、消腫止痛之功。
高良薑性溫,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 《本草綱目》謂其「暖脾胃,散寒濕,止嘔逆,消宿食。」 用於治療筋骨肌肉疼痛,取其溫經散寒之功,可祛除經絡中之寒邪,溫通經脈,緩解因寒邪凝滯引起的疼痛。
白芥子性溫,歸肺經,具有溫肺化痰、利氣散結、止痛之效。 《本草綱目》謂其「利氣豁痰,溫中散寒,安五臟,除濕。」 用於治療筋骨肌肉疼痛,取其溫通經絡,祛除痰濕,痰濕消則經絡通,經絡通則不痛。
二藥相合,一溫經散寒,一祛痰通絡,內外兼顧,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祛痰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筋骨肌肉疼痛的目的。
外用方法
將上方藥材研為細末,每次取二錢半藥末,與半兩白麵,用水調成膏狀,攤於紙上,貼敷於患處。 外用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局部,直達病竈,更有效地發揮藥效。
傳統服藥法
良薑1兩(炒,銼),白芥子半兩(微妙)。
上為細末。
每用藥2錢半,頭白麵半兩,水調成膏。攤在紙花子上,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雙靈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良薑1兩(炒,銼),白芥子半兩(微妙)。 主治:一切筋骨肌肉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