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壺散

LENG 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冷壺散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中散寒,止痛消脹: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嘔吐、腹脹等症狀,高良薑能有效改善。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高良薑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冷壺散中加入高良薑,可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消脹,以及調和脾胃、促進消化的作用,對於寒邪侵襲所致的胃腸不適具有較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冷壺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伏暑傷冷,暴瀉不止。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冷壺散主治「伏暑傷冷,暴瀉不止」。此症乃夏季感受暑邪,伏藏於體內,又因飲食不慎或感受寒涼,導致暑濕與寒邪相搏,損傷脾胃,運化失司,水穀不分,而發為暴瀉。

方中主藥為高良薑,其性味辛、熱,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功效。高良薑辛熱之性可溫脾胃之陽,驅散內伏之寒邪,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其辛散之力又能行氣止痛,緩解因寒邪凝滯所致的腹痛。

古文提及「沉冷服」,提示本方宜冷服。此乃因暑邪內伏,若溫服則可能助長暑熱,加重病情;而冷服則可利用藥物的寒涼之性,以制約暑邪,並利用高良薑的溫熱藥性來溫散寒邪,達到寒熱並用、標本兼治的效果。

此外,古文中雖未明確指出方中其他藥物,但根據其主治病症及高良薑的功效,推測可能配伍肉桂、乾薑等溫裡藥物,以增強溫中散寒、健脾止瀉之效。肉桂溫經通脈,助陽化氣,可協同高良薑溫運脾陽,促進水濕運化;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可增強高良薑溫脾止瀉之功。

總結:

冷壺散以高良薑為主,輔以其他溫中散寒之品,通過溫中散寒、健脾止瀉,來治療伏暑傷冷所致的暴瀉不止。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寒者熱之」、「暑者寒之」的治療原則,以及寒熱並用、標本兼治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良薑。
上為粗末。
每服3錢,水煎,沈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冷壺散,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良薑。 主治:伏暑傷冷,暴瀉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