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服飲
YI F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說》卷三引《類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熱 (2.89)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8%
肺經 14%
三焦經 14%
肝經 14%
脾經
胃經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一服飲」中包含「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化濕的功效。此方中若有寒邪入侵,或脾胃虛寒,則可藉由高良薑溫暖脾胃,驅寒散邪,改善症狀。
2. 調和藥性: 高良薑可調和藥性,減少藥物副作用。由於「一服飲」中可能包含其他寒涼或較烈性藥材,高良薑的溫性可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使藥效更溫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中藥方劑「一服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 香附性味辛、苦、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的功效。若方劑中包含「一服飲」等具有理氣作用的藥材,則香附可與之相輔相成,增強理氣解鬱的效果,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腹脹、脅痛等症狀。
- 調和脾胃: 香附還具備健脾和胃的功能,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若方劑中存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情況,香附的加入可起到調和脾胃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一服飲」主治「心脾疼痛,數年不癒者」,此處「心脾疼痛」泛指心窩與上腹部(脾胃所主區域)的慢性頑固性疼痛,多因寒凝氣滯所致。古代醫案記載,患者梁緄多年心脾痛,諸藥無效,而此方「服而果驗」,暗示其針對寒邪久鬱、氣機阻滯之證,具有溫通散結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高良薑
- 性味辛熱,歸脾、胃經,為溫中散寒要藥。
- 《本草綱目》載其「治脘腹冷痛,呕吐泄瀉」,能破除沉寒痼冷,直接溫暖中焦,緩解因寒凝導致的拘急疼痛。
香附子(香附)
- 性味辛微苦,歸肝、三焦經,長於疏肝解鬱、理氣寬中。
- 《本草正義》謂其「通行十二經,氣分總司」,擅調暢氣機,解除氣滯引起的脹悶刺痛。
配伍邏輯:
- 溫通並行:高良薑溫散中焦寒邪,香附疏理滯氣,二者結合,「寒得辛熱而散,氣因辛通而暢」,共奏散寒行氣止痛之效。
- 標本兼顧:高良薑治本(寒凝),香附治標(氣滯),針對「寒凝—氣滯—疼痛」的病機鏈條,阻斷惡性循環。
- 劑型設計:研末以陳米飲送服,因陳米甘平和中,既能護胃,又可助藥力緩行,適合久病虛實夾雜之證。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簡,但符合「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素問·舉痛論》)之病機。若患者表現為:
- 疼痛遇寒加劇、得溫稍減
- 伴有脘痞噯氣、胸脅悶脹
- 舌淡苔白、脈沉弦或遲
則療效更顯。寒散氣行,不僅止痛,亦有助恢復脾胃升降功能。
傳統服藥法
高良薑、香附子各等分。上為細末。
每服2錢匕,空心溫陳米飲送下。
心脾疼痛:福唐梁緄,心脾疼痛,數年之間,不能得愈,服藥無效,後得良藥一服飲,服而果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一服飲, 出處:《醫說》卷三引《類編》。 組成:高良薑、香附子各等分。 主治:心脾疼痛,數年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